-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
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65-01
慢性盆腔炎属于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急性盆腔炎失治或治疗不当转化而来。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势缠绵、治愈率低等特点。对女性的生理、心理及生活质量有较大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妇科学界同仁的关注。祖国医学通过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对认识及治疗本病取得不断进展。近2年来,本人运用口服汤药配合艾灸在治疗本病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与同道分享。
1 临床资料
52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人,年龄22-43岁,病程半年-2年。已婚43例,未婚(有性生活史)9例。
诊断标准:按《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疾病迁延所致[2]。其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中医归属于“妇人腹痛”、“不孕”、“带下”、“癥瘕”等范畴[3]。
2 治疗方法
1)口服中药汤剂:每次月经来潮前7天,每日一付,温服。视月经量多少及痛经程度决定经期是否继续服药。方选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主要药物:小茴香、炮姜、肉桂、熟地、五灵脂、醋制元胡、当归、川芎、香附、白术、炙甘草等。
2)艾灸:治疗采用灸箱隔姜法,下腹部取双子宫、中极、关元穴;腰背部取命门、腰阳关、双肾俞穴,下腹与腰背交替施灸, 一次各30分钟,每天一次,经期停灸。
3)嘱忌食生冷,节制房事,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检正常;
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包块缩小 1/2 以上 ;
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好转,包块较前缩小 1/3以上;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 治疗结果
痊愈18例,占35.0%;
显效:27例,占52.0%
有效:7例,占13.0%;
无效0例;
总有效率100%。
5 典型病例
患者唐某,女,28岁,已婚。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及腰骶部反复疼痛不适,伴白带量多白稠、疲倦、经行腹痛等。就诊前2天疼痛加重。舌淡黯,苔白腻,脉沉迟。曾多次静滴抗炎药物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不佳。妇科检查示双附件区增厚、压痛(+)。追问病史,患者平素喜食冷饮。2年前结婚,婚后房事不节,每周3-4次,婚后未避孕,至今未孕。月经量少,色暗。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行型)。遂用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口服7付;隔姜灸,下腹部取双子宫穴、中极、关元;腰背部取命门、腰阳关、双肾俞穴,下腹与腰背交替施灸,一次各30分钟,每天一次。5天后月经来潮,量少,色暗,疼痛明显减轻。嘱将7付中药服完,继续艾灸。另嘱忌食生冷,节制房事,适当参加体育运动。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以前症状未再发作。
6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由于经行、产后等胞脉空虚或下焦虚寒之时,邪热、风冷入于胞宫,与血互结,阻滞胞脉,致胞脉气血不畅,壅于下焦所致。本病之所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复发率高,本人认为这与临床治疗多偏重湿、瘀等致病因素之标实,而忽视体质虚弱之本虚,《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治疗本病必须固本。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中五灵脂、醋制元胡、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香附、小茴香疏肝理气;炮姜、肉桂温阳散寒;当归、熟地养血填精、白术健脾益气祛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凑化瘀止痛、散寒祛湿之功效。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功效;配以生姜温阳散寒、止痛;穴取:双子宫穴乃经外奇穴,有调经理气,升提下陷之功效,中极、关元乃任脉之穴,艾灸之,以补任脉之不足,命门、腰阳关乃督脉之穴,灸之可温督脉之虚阳,双肾腧乃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互为表里,灸此穴可补益肾气。合而用之,乃可温阳补虚,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从而达到祛邪扶正之目的。嘱患者忌食生冷以防损伤脾胃,致寒湿内生;节制房事,防肾精过耗,肾气损伤;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从而达到病愈防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2-304.
[2] 徐云霞,李伟莉·慢性盆腔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1):85.
[3] 谈 勇·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02,149-1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校长对创新人才培养思索.doc
- 中学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doc
-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doc
- 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构建探析.doc
- 中学生作文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doc
- 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探析.doc
- 中学生口语表达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doc
- 中学生地理创新能力培养探索.doc
- 2025年天津市冷链物流基地配套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母婴护理会所专业化服务升级路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私立医院医美抗衰中心创建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淡化海水在城市道路清洗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环卫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花西子针对户外运动妆容的可行性.docx
- 2025年上海市生物发电于秸秆炭化还田协同发电的可行性研究.docx
- 2025年天津市物造纸在可降解农用地膜领域的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无人值守充电站智能运维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竹荪种植连作障碍防治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