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多花钱真能买来放心-
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多花钱真能买来放心?近期,多美滋、美赞臣、惠氏等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提价引起人们关注,部分奶粉一年内四次涨价更是备受争议。面对频曝质量问题的国产奶粉,许多父母渐渐形成“只买贵的”、“越贵质量越有保障”的消费心理,洋奶粉也凭借自己的洋身份俘获家长们的心。
然而,洋奶粉真的百分百可靠吗?近日,颇受国内消费者青睐的日本明治、森永等4款奶粉被查出碘含量不足,可影响婴儿脑部发育,这无疑为消费者敲响警钟。此外,洋奶粉质量问题频出、频繁涨价、国内外价差好几倍等现象突出,国内消费者在大量购买洋奶粉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多花那十几倍的钱,真的能买来放心吗?
为此,2012中国市场大调查特地盘点洋奶粉市场乱象,为家长们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眼,理智消费。
洋奶粉质量问题频出,高价未能买来放心
据国际金融报13日报道,近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简称“香港食环署”)发布,包括明治、和光堂、森永3个品牌的4款日本婴儿配方奶粉中验出碘含量较低,香港食环署呼吁家长停止让婴儿饮用。 此前,日本婴儿奶粉品牌和光堂、森永奶粉因碘含量偏低登上黑榜。
为此,明治奶粉第一时间向媒体通报,中国内地销售的明治奶粉产自澳大利亚,且涉事的奶粉在内地没有销售。明治在中国香港并没有设置办事处,所以大部分在香港销售的明治奶粉可能是本限定在日本销售,未通过官方渠道进入香港的,属于经销商行为。而和光堂、森永两家公司也对外声明称,各国对于奶粉碘含量的标准存在差异,公司产品在日本当地食用没有问题。而且奶粉碘含量符合日本国内的要求,因为日本规定食品中不可添加碘。为此,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是在中国销售,就要符合中国的标准。”
此前,香港方面通报,6个进口奶粉的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明治和森永。然而,没过几天,香港食环署再次披露4款含碘量过低的日本婴儿奶粉,分别是明治HP无乳糖配方奶粉(0-36个月,850克)、和光堂细仔奶粉(0-9个月,13克×10条)、森永细仔奶粉(0-12个月,13克×10条)、森永罐装缩氨酸低敏奶粉(0-12个月,820克)。
香港食环署还发现,当根据奶粉罐上标明建议的喂奶量喂哺婴儿,即使将饮用水内的碘含量计算在内,单纯以该产品喂哺婴儿,其碘摄入量依然少于世卫组织建议摄入量(即每日每公斤体重15微克)的1/3。
该中心还强调,过低的碘摄入量有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如果婴儿甲状腺功能显著受损,不排除婴儿脑部发育可能受影响。
据了解,目前,香港食环署已呼吁停止出售涉事产品的全部批次,森永、和光堂的经销商也已在中国香港停售和召回产品。不过,由于临近港澳,珠三角的消费者仍有可能通过网购、代购等其他渠道买到涉事产品。
为此,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 “并不是洋奶粉,且高价格、高质量就一定能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只有合适自身情况、符合中国标准的奶粉才是最好的。”
“很多进口品牌如多美滋、美赞臣等,都在中国设有生产产地,他们在生产奶粉时都是按照中国的国家标准来进行的。洋奶粉如果要合法合规地进入到中国,那么原产地生产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的标准,应该对其中的含碘量进行一定的调整。”王丁棉说。
尽管当前尚未发现上述涉事奶粉流入到中国内地,但是业界担心,不排除通过网购、代购流入内地。由于目前网络代购奶粉缺乏监管,消费者对此风险认识不足。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要走正规渠道购买奶粉,谨慎选择。
换包装也提价,洋奶粉乱涨价理由牵强
据成都晚报8月13日报道,最近雀巢、美赞臣等多种洋奶粉掀起新一轮的涨价潮,涨幅10%—15%,相当于每罐涨价30元左右。
据公开资料,成都晚报记者统计发现,去年洋奶粉先后有6次涨价,今年以来已有4次涨价。
多轮涨风刮过后,目前超市洋奶粉零售价多数为两三百元一罐,部分甚至“奔5”——记者在家乐福超市看到合生元奶粉一罐卖至486元。
“娃娃的口粮越来越贵啊。”面对涨风劲刮,妈妈黄女士最为恼火。她说,去年6月,惠氏金装爱儿乐1段奶粉零售价卖225元,现在已涨至275元,一年间涨价50元。黄女士叹息说,去年成都CPI同比上涨5.4%,奶粉一年间涨幅超过20%,已是成都当地物价平均涨幅的4倍左右。
面对国内售价竟是生产国当地卖价的三倍,洋奶粉“成本上升、配方调整”等涨价理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甚至有媒体曝出,某些洋品牌只是换下包装,就开始提价,令消费者不满。
据山东商报7月30日报道,洋奶粉屡屡提价,涨价理由无外乎四种:成本论、配方说、关税论以及更换包装说。消费者不禁要问,这些提价理由能不能站住脚?
★成本论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显示,洋奶粉奶源价格连续下行。国际大包奶粉原料价格,从2011年七八月的3.9万元/吨开始回落,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