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花木赋情-浅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及其文化寄托
花木赋情-浅议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及其文化寄托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在于意境的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观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学意味,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以人格化的姿态出现,具有特殊的文化韵味。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我们应该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充分发挥植物在现代园林以及营造中的作用,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植物 文化寄托
一、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是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的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主要依据园林建筑的形式、色彩、体量以及建筑性质等来设计。传统的园林大致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三类,每类园林建筑特征不同,所体现的气质也不同,在植物配置上也有所区别。皇家园林所表现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贵,其园林建筑雄伟,富丽堂皇,所对应的植物配置在主建筑前多采用对称种植,其植物种类也多是形体大方威严的种类,如松柏。这些植物形体高大,四季常青,形态坚挺有力,可以和皇家园林植物的雄伟相匹配。而南方私家园林则体现出江南风情,其植物配置注重细节,常常是从一幅画的构图角度考虑,背景为白墙,几从竹子、几块太湖石为主景。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意境美,它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刻的幽美境界,可谓是“景有尽而意无穷”。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特别注重两点:一是植物的物质特性,二是植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植物的物质特性包括其颜色、香味、形态、以及自然和光线作用于花草树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花草树木有斑斓的色彩,芬芳的气息,多姿的形态,叶雨打芭蕉的声音,月光下婆娑的树影,这一切述诸感官,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当做一幅画来构图,一树、一木、一石、一草就可以作为一景,造型简洁而寓意深刻。在皇家园林中,多以公共建筑为主,力求山林气氛,多为松、柏等树种,古松、古柏苍劲挺拔,经风雪而不凋。而在江南水乡的园林中,则是粉墙黛瓦为背景,力求青翠淡雅,植物多为玉兰、竹、菊等。
中国古典园林擅长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形态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表达一种凄寂;“雨打芭蕉”,表达雨夜寂静的气氛。树木的选择也有规律:“庭院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门前山径深,屋后山色奇”是南方杉木种植特征描述;“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是常见的庭院植物种植特征。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寄托
艺术是相通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与诗词歌赋、国画手法一致,追求完美,精雕细琢,植物增强了园林景色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苏州拙政园“待霜亭”,待霜是霜降橘始红,亭旁植橘树;留园入口“古木交柯”,老槐树一株,虽干枯但却苍劲古拙;网师园“竹外一枝轩”,景窗外一枝秀竹斜置,清秀雅丽。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在皇家园林中,多采用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形成富贵尊荣、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在植物的选择上,多以松、柏、楸、槐等长寿树种为基调,象征江山永固;花木少而精,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取其“玉堂春富贵”之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意境是物质形态层面上的景观,还是拟人化、有文化寓意和历史价值的人文景观。文人不仅常用有寓意的植物来表白理想情操、人伦情感和隐逸情怀,寄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还用植物来象征身份,如在园林的中门处种槐以象征门第高贵。在《园冶》一书中也用到了很多与植物风景有关的典故。例如:径缘三益,业拟千秋。这句话被理解为在园中开辟“三益”之径,也被理解为在路边栽培“三益”之友。“三益之友”指松、竹、梅。“东坡赞文与可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三益之友”寄寓着人们希望结交品德高尚朋友的心情。孔子说“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认为松柏象征君子不畏严寒的高风亮节。竹“中空而多节”,象征君子谦虚、有气节、屈而不折的品质。梅树在严寒的时候开放,在花果树中最长寿、抗病、抗瘠能力强,梅的隐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往往地上已经枯死,而地下部分仍可以抽枝发芽,寒梅风韵代表了高士品格。松、竹、梅还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国古典园林中有许多以它们为主题的景点,如拙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用于赏梅。东晋陶渊明最爱菊花,有诗云“采菊东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