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心安处是吾乡
身心安处是吾乡青春年少之时,大多都做过远方的梦:或为了谋求生计,或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二十二年前,我在高考失利后,毅然投笔从戎,从湖南老家来到苏北平原上的军营里,想以另外一种方式跃出农门。而四年服役期满,最终还是解甲归乡。在家乡的土地上辛苦劳作了三年,却难以维持生计,只好洗脚上田,再一次选择了远方——深圳。
身处异乡,乡愁常常如种子一样蛰伏在游子的心灵深处,一俟气候适宜,便像故乡的水稻秧苗一样疯长,把游子的心拱得生痛活痒。久而久之,乡愁在游子的心里面又酝酿得如老家的糯米酒一样,把游子的神经麻醉得不知身在何方,且把他乡认作了故乡。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再新鲜的东西也变得熟稔起来,于是心里面也会变得不安分起来,总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生活永远在别处。我算是安分的了,在深圳一待就是八年,最终还是离开了深圳,去到了繁华的大上海。
初入上海,流连于人流如织的外滩,隔着黄浦江眺望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漫步在南京路上,尽情感受着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气息;坐在玻璃幕墙围成的办公楼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这个偏远乡下来的农民工的虚荣心。
可时间一长,上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就凸显出来了。首先是上海冬天的寒冷,令已在深圳生活了多年的我难以忍受。而更难忍受的是另一种冷,那就是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冷漠和排斥。体验了大上海的冷暖后,心里变得格外的失意和落寞,只好从如梦似烟的往事中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寄托。奇怪的是,想得最多的不是养育我二十多年的故乡,却是打拼了八年的深圳。并非我不爱自己的家乡,毕竟那是我发育成长的地方。而深圳,是我从故乡的怀抱里“断乳”之后,让我脱胎换骨的地方。
每当想起深圳,它的概貌轮廓,就会像碎片一样,一块块地拼合起来,连成一个整体,仿佛又在眼前呈现: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高耸入云的地王大厦、鳞次栉比的大小工厂……
1997年10月,我初次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从龙华到观澜,再到沙井,一路辗转过来,遭遇着一家家工厂委婉或轻蔑的拒绝。十多天过去了,几近弹尽粮绝,最后是松岗的一家海棉厂收留了我。在这家厂的一年多里,又苦又累就不提了,最难忍受的是主管的百般刁难和辱骂。我时刻都在忍气吞声地等候着,等候下一次漂流。当赚到了足够再一次在深圳漂泊的资金后,我终于离开松岗到了龙华,寻找打工路上的下一个驿站。
在龙华某大型人才市场转悠了几天后,终于选择了一家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台资厂,干起了我的老本行——保安。
在一周的新员工培训期间,每上午学习理论,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5S,什么是PDCA管理循环;下午实际操作5S,也就是在厂区和宿舍搞清洁卫生。当走进办公大楼擦拭玻璃时,只见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管理人员穿着雪白的厂服,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我在心里面暗暗地说,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到这里面来。
正式上班后,每天守着工厂大门,盘查来往人员,登记出入车辆,有时公司订单一多,来往如梭的车辆也会搞得我手忙脚乱,但想到一个月的千把块钱,也就不再有什么怨言。更重要的是,在规模如此大的公司,将来一定会有提升的机会。
月底时,队长从仓库抱来一叠杂志,发给我们人手一本。拿起来一看,原来是公司内部刊物,刊登的文章有生产技术类的,有关于经营管理类的,也有散文和诗歌。想当年自己在部队里也喜欢写点东西,只是复员回家后每天在田间地里忙得一身臭汗,沾满泥土的手再也没有握过笔,当初的那点三脚猫功夫早就荒废了。现在上班比较清闲,下班空余时间也多,该重新拾起笔来操练操练了,到时候也好在厂刊上露露脸。
进厂差不多快一年时,感觉自己操练得差不多了。于是在一个夜班趁人不注意时,把一篇关于消防的论文和一首诗歌同时塞进投稿箱。到了月底厂刊拿到手时,打开一看,我那篇论文发表了,这可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啊!几天后,编辑又给我送来了一百块钱稿费。又一期厂刊出来后,我的那首诗歌也发表出来了,同时编辑部还吸收我为厂刊通讯员。
初次出手,旗开得胜,大大激励了我的写稿热情,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我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厂刊上,我在有着七八千人的工厂也小有名气了,后来连总经理办公室的台湾籍经理也知道了保安队有个会写文章的保安。2001年夏天,厂刊编辑部责任编辑职位空缺,台湾经理亲自把我从保安队调到厂刊编辑部,直接担任责任编辑,连试用期都没有。
当我初次坐在编辑部办公室时,想起了刚入厂在办公室擦玻璃时那个梦想,我再次在心里说,终于美梦成真了。
我做厂刊编辑那年,公司正在推行新版的ISO9000,于是晚上有空时,就跑到培训室去旁听。几堂课下来,终于熟悉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流程。做了整整一年厂刊编辑后,ISO推行中心刚好需要一位主办人员,经理看我对ISO9000也懂得个七七八八,于是把我从编辑部调了出来。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