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称谓用语文化视角比较
中美称谓用语文化视角比较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探讨中美称谓用语的差别。内容主要包括中美对家属和亲戚的称谓差别,对老年人的称谓差别,中美称谓用语的严肃和幽默之别,称谓用语体现的直接和含蓄的差别,以及称谓中平等观念和长幼观念。通过称谓用语的比较展现中美两国的一些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人 美国人 称谓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33-02
美国人的称谓用语和中国很不相同,这些不同不仅仅是用词的问题,更值得琢磨的是其中的文化差异。
1 对家属和亲戚的称谓
和美国的称谓用语相比较,中国的称谓用语很多很复杂,其主要作用是区别亲疏远近。这种区别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观念——男尊女卑,稍加比较就可以看出。比如,称谓用语体现出父亲一边的亲戚比母亲一边的亲戚更重要。父亲的兄弟分大小,比父亲大的叫伯父,比父亲小的叫叔叔,长幼之别清楚明了。而母亲的兄弟无论大小都是舅,分得粗略,相比较而言就显得不那么受重视。再比如姑和姨的区别,在传统观念里,父亲的姐妹——姑比母亲的姐妹――姨要亲近。《红楼梦》第20回里就讲到了这一点。宝玉对黛玉说过:“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父亲一边的不同亲属的称谓也能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那就是父亲的兄弟有“叔”和“伯”的长幼之分,而父亲的姐妹则不分大小,都称之为“姑”,长幼之别需要在称谓前面加上表示排行的数字来表示,例如“大姑”、“二姑”。前面提到的《红楼梦》里的例子还反映出,同为母亲一边的亲戚,舅比姨要亲近、重要得多。可见女性家属或亲戚不如男性家属或亲戚的地位高。
美国的称谓系统相对简单得多,甚至在中国人看来把许多亲戚都混为一谈了。哥哥、弟弟都叫brother,姐姐、妹妹都叫sister,爷爷、外公都叫grandfather,奶奶、外婆都叫grandmother,姑、婶、婶娘、妗、姨都叫aunt,姑父、叔叔、舅舅、姨父都叫uncle,侄子、外甥都是nephew,侄女、外甥女都叫niece,更绝的是堂亲和表亲,不仅不分大小,连男女也不分,堂、表兄弟姐妹一律称为cousin。不混淆的就只剩father(父亲)和mother(母亲)了。
美国人的这种称谓方法只体现辈分的差别,不对家人和亲戚区分是父亲这边的还是母亲这边的,显得男女平等。他们对亲疏远近的区分也不像中国人那么复杂,只突出了一个分别——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和 extended family(大家庭,包括亲戚)。Nuclear family的具体模式就是夫妻-孩子的模式。美国人一般提到家庭(family)指的就是这个概念。而其他人,无论是父亲这边的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等,还是母亲这边的外公、外婆、舅、姨等,都只能归入extended family,跟自己的家庭成员有了分别。
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模式下,夫妻和孩子组成家庭,而跟父母分开居住,这跟美国人重视“独立(independence)”和“个体(individual)”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孩子长大后就要和母亲“割断脐带(cut the cord)”,也不要“系在母亲的围裙带上(be tied to their mothers apron strings)”。孩子一到18岁,就有很多家长鼓励他们从家中搬出去居住独立生活。搬出去的孩子要在家庭之外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并且自己解决经济来源问题。结了婚的人当然就更不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
2 对老年人的称谓
中美对老年人的称谓很有意思。中国人喜欢在老年人的称呼前加一个“老”字,表示亲切或尊重。比如,“老张”、“老李”不是说话人的朋友,就是邻居或者同事什么的,总之是熟悉的人。而把“老”放在后面的“张老”、“李老”则是对长者尊敬的称呼。可是美国正好相反,美国人不喜欢甚至很讨厌别人说自己老,因为“老”意味着一系列消极的评价。路上遇到开车慢的,有人会说,那一定是old people(老年人);看到老年人开跑车,有人会说,他们不想承认自己老了;抱怨长辈们生活无聊或者脾气古怪等的常用表达也是“They are old(他们老了)”……
但是,美国人有时候也对人用“old”一词而不表示冒犯意味,而表示可怜、同情、亲切等意味。比如海明威的著作《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其中的the old man 就是个生活悲惨的老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关系较为亲密,不忌讳用“老”字。比如对自己的好朋友们讲到自己的父亲时,美国人也会说“my old man”。但是这个词是不能对父亲当面讲的。中国的情况又不一样,中国人可以当面叫“老爸”,表示亲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