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奉俊昊电影中的类型化叙事.doc
浅谈奉俊昊电影中的类型化叙事----电影论文
--第 1 章 奉俊昊式类型化叙事的人物设计
1.1 《绑架门口狗》中奉俊昊式行动价值转换
下面我们举奉俊昊作品中两个较为典型的影片为例,探究其片中独树一帜的角色设计和其最终目的。
绑架门口狗》这部拍摄于 1998 年的长篇处女座,一经放映便在韩国影坛引起极大反响,虽然票房并不尽如人意,但该片标志着奉俊昊其早期语言的形成, 片中的角色设计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特点。
影片讲述:男主因对狗的讨厌又不忍杀狗的矛盾心理,于是偷将邻居家狗困于地下室衣柜,进而引发社区环卫工人杀狗食用的事件。男主事后在高楼抛掷了第二条狗后(老奶奶的爱狗)并被女主目睹,二人并发生了追逃过程,过程中女主始终没有发现男主的正脸模样以失败告终。第三只狗出现在男主家中,深得妻子宠爱,在男主与妻子几经争吵后,男主妻子的爱狗丢失。狗的丢失使男主与女主站在了同一战线,共同寻狗。最终的巧合,女主英勇救狗成功却未得到满意的对自己的新闻报道。结尾,男主成功升职。
奉俊昊为了使影片在具有深层次的社会议题性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看,有意将男主行贿升职线索安排成暗线,而将“狗”这个可以外化冲突的错综复杂的线索放大,进行故事展现。
下面就《绑架门口狗》中几次重要的角色行动价值转换进行了纵线的排列分析。
男主开场便被赋予了双重欲望:1、狗(让狗消失,本能欲望),2、升职(生存欲望)。为了平衡生活,男主踏上了解决问题的道路,即:欲望——目标。
……
1.2 非两难抉择下的人物真相
我们再来看奉俊昊的第四部作品,拍摄于 2009 年的《母亲》,该片曾代表韩国参加第 81 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受邀戛纳“一种关注”单元。
影片《母亲》讲述一位母亲想当然的试图洗脱儿子的罪名,最后失去理智杀人的故事。故事进展过程中,母亲角色与外界进行了大量金钱交易,体现出母亲的无助与孜孜不倦、伟大的母爱,反方面也通过母亲的弱小无力,展现出了周边社会的物质意识和残酷现实。总的来说《母亲》一片也是以边缘人为引(《杀人回忆》片中主题也与边缘人有关),讲述人与社会、爱的伟大能量与现实的残酷的影片,其呈现出了以往三部影片,所没有的新的主题方向和形式风格。
《母亲》中的人物设计不同于以往三部片子(《绑架门口狗》《杀人回忆》《怪物》),其更加私己化。社会性的循环未解决问题不再成为角色行动价值转换的根本目标,行动价值转换的根本目的而是从私欲到更深层次私欲(负面之负面)的转换,其展现的甚至是夸张、畸形的行动价值,展现出的人物欲望甚至是可以跨越一切道德底线、颠倒是非的。
在此对影片《母亲》做一下片段分析。
边缘人的设计展现出母亲和儿子弱势的一面,悬疑点设计在儿子含冤入狱(伪造的钩子),穷困无助的母亲竭尽所能为其翻案,而其努力的方式就是无所顾忌的用钱和近乎失去理性的私人手段。
影片前半部分展现母爱的伟大和坚强,后半部分则无底线的展现出片中诸角色无底线欲望的可怕和可怜。故事首层内容展现了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坚强。深一层的展现则是关于人的私欲的深度探讨,在面对儿子自由受到威胁时,母亲展现的是深不可测、甚至可怕的爱,而这种甚至可怕的爱在面临直接来自于儿子“揭穿现实”行为(对母亲下药对回忆,废墟里捡回的针灸) 时却展现出濒临崩溃和无奈。
……
第 2 章 奉俊昊式类型化叙事的二元性构架
2.1 影片《杀人回忆》中独特的构架作用
如果说《绑架门口狗》是奉俊昊将“普遍存在的基本欲望”直接铺散在多线结构中诸角色身上所展开的矛盾纠葛故事,那么他第二部拍摄于 2003 年长片《杀人回忆》则是在单线结构上延展开的、携带多重“社会性”思考的复杂式发问。
《杀人回忆》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单线性的直面发问能量。这种发问能量借力于影片单向性的警匪片类型结构(《绑架门口狗》是循环结构)和导演复杂的二元性设计。
影片从结构上分为:朴警官调查、苏探员加入调查、改组调查组、朴与苏内部矛盾分开调查、朴与苏合作调查、目击证人死去、最大嫌疑人和美国调查结果八部分。
《杀人回忆》中,支撑影片进展的矛盾纠葛设计在警察内部。在追查嫌疑人这个外部驱动欲望的带领下,影片就警察内部矛盾进行了大面积铺张。这种矛盾二元性结构在类型片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杀人回忆》的二元性有别于以往类型片的二元性结构,我们试举例分析:
在爱情片《六天七夜》①中,男主与女主在坠机后落入孤岛,生存成为了二人共同的基本欲望,在寻找生存的过程中二人产生了感情,而双方却都有其自己的伴侣,在面临眼前的情感诱惑下,二人展现出了其各自相同的内心矛盾。《六天七夜》中的二元性设计于主人公的生存矛盾和二人的情感矛盾。
我们在看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②的悬疑片《颤栗空间》③,在商业类型片中《颤栗空间》也呈现出其独有的高度复杂性和二元性。影片中男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