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液体外渗的护理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体外渗的护理问题

液体外渗的护理 新生儿科:顾金歌 原因 1、自身因素:(新生血管细,缺乏皮下组织保护,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有效灌注不足,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2、药物因素:(常用药物偏酸或偏碱,渗透压较高。) 3、机械因素:套管针的材质,血管选择不当,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 4。其他:药物的浓度,液体中的微粒,液体温度过低输注时间过长,速度过快,患儿活动或固定不牢等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红肿,硬结。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张力无弹性;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回抽针管有无回血时,针头保持水平位。 液体外渗的表现 1.一般表现:外渗皮肤局部表现为肿胀,颜色苍白或红肿,以静脉血管周边为主。头皮静脉输液外渗一般局部鼓起肿块,易早期发现;四肢静脉呈弥散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不易觉察。 2.抗生素外渗表现:抗生素一般为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造成针尖周围呈血型苍白,局部皮肤出血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组织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 3.营养物质外渗表现:蛋白血制品及静脉营养制剂均为渗透压较高药物,一旦外渗引起肿胀,严重者血管红肿甚至变黑坏死。短时间内不易恢复。 液体外渗的预防 1.经常巡视,早发现,早期停止输液,早期处理。 2.选择合适的输注通道,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在周围静脉输注高浓度、高渗透压的药物。 3.妥善固定留置针,适当约束. 4.做好血管防护: 特殊药物:推注葡萄糖酸钙时应建立一条新的静脉通道,避免选择已穿刺过的静脉。静脉推注钙剂时要求均匀缓慢,推注时应勤抽回血,确定针在血管里。渗透压较高的药物选择较粗的静脉给药,避免小静脉输注。 1.非药物处理:药物外渗48小时内抬高患肢,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 2.冷湿敷: 可使局部血管收缩 ,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间断冷湿敷。 3.热敷:局部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的皮肤伤害。 针对性处理 1.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可用50%的硫酸镁湿敷3—4次|天(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0.5%的利多卡因封闭。 2.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1%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5ml局部封闭 3.小范围外渗:对组织刺激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湿热敷,或用95%酒精、50%硫酸镁,间断湿敷,一般肿胀很快消退 4.大范围外渗: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50%的硫酸镁或95%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 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1.立即停药:用空注射器回抽针头及血管内药液后拔针,压迫穿刺处3—5min,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 2.早期局部冷湿敷 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使损伤部位局限。常用于20%甘露醇,5%碳酸氢钠等渗液的早期。具体方法:取适量硫酸镁+无菌蒸馏水配制成25%的液体浸湿无菌纱布,贴于患儿药液外渗处,保持纱布湿润,及时续敷硫酸镁。硫酸镁可阻滞神经的电生理传导,使周围微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如果无菌纱布已蒸发干燥,局部肿胀已消退,应及时取下,以免干燥后析出结晶颗粒的纱布摩擦皮肤,造成局部破损。 3.热敷 一般性药物外渗出现的肿胀,可用湿热敷,采用25%或33%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灯照射,热敷可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但外渗局部已发生严重缺血时禁用湿热敷。另外,硫酸镁湿热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性药物引起的外渗,可加重组织脱水。 4.保暖 新生儿出现输液外渗后,肢体会变得湿冷,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皮肤缺血缺氧,长时间会造成皮下组织缺血坏死。应将患儿置于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充分暴露肢体,抬高患肢,保持患儿局部皮肤温度,促进肿胀的吸收。 5.玻璃酸酶的应用 玻璃酸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透明质酸,为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他细胞外物质扩散的作用的成分,可促使皮下输液或 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应在液体外渗后1h内使用,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方法:将玻璃酸酶稀释至15u/ml,在拔针前,将针头退出皮下,将1ml的玻璃酸酶经穿刺针推入皮下组织,必须注意玻璃酸酶不能注入静脉,注入静脉不能起作用。也可做皮下封闭注射。方法:以注射器抽1ml玻璃酸酶,在渗出部位周围按顺时针12点、3点、6点、9点封闭,进针角度以15~20度为宜,使液体渗出处明显突出皮肤。 6.严重的静脉外渗 局部皮肤红肿水疱、甚至出现发黑坏死,可用浸润烧伤膏外涂。浸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