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井培训教材(专家).docx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井培训教材(专家)

目录第一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2一、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运移2二、储集层3三、油气藏5第二章油田开发基础知识8一、油田开发的基本程序8二、生产的基本程序8三、生产井应具备的静态数据9第三章采油工程10一、自喷采油10二、注水井12三、分层注水技术13四、机械采油技术14第四章试井装备及工具18一、液压双滚筒试井车18二、深度记量装置20三、钢丝试井防喷装置21四、试井工具26第五章试井仪器仪表36一.压力计36二、流量计39第六章试井工艺52一、测试前的准备52二、现场测试工艺55附件:石油概念63第一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一、石油的生成及油气运移石油: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的一种油状液体。石油天然气的生成油气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当的地质环境下,经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质是指生活在地区上的生物的遗体。能够生成油的生物很多,动物优于植物,低等生物优于高等生物。因为低等生物繁殖力极强,数量很多,多为水生物,死亡后容易被保存。油气生成的条件a、要使大量的有机物质沉积保存下来,需要生物的大量繁殖,周围缺氧还原的条件。如:浅海区、海湾、深湖、内陆湖-半深湖区,有机质不断堆积,并处于还原环境,地壳必须长期稳定下降,堆积的沉积物不断被新的新的沉积物覆盖。b、有机质转化成石油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有细菌作用、温度作用、压力作用、催化剂作用等。细菌作用:在还原环境里,细菌能分解沉积物里的有机物质而产生沥青质。温度作用:沉积物埋藏深度的增加使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在地热作用下变成烃类。压力作用: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壳不断下降,压力升高可促使有机质向石油转化。催化剂作用:粘土作为催化剂能加速有机质转化。生油过程a、初期生气阶段:沉积物埋藏不深,细菌发育分解有机质生成气。b、生油气阶段:埋藏深度增加,温度、压力升高,细菌活动减弱,地热主导生油气。C、热解生气阶段:深度增加,温度、压力更高,发生裂解,生成气态烃。生油岩:具备生油条件的地层。岩相有浅海相、浅湖相、半深水湖-深水湖的暗色泥质岩。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都是流体,刚生成的油气层分散状态保存在地层中,会依据地层构造发生流动、运移聚集成油气藏。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地静压力、构造运动力、水动力、浮力、毛细管力。初次运移: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运移。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一切运移。总之,油气要通过最短的路径,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二、储集层1、储集层:在地下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两大特性,能储集油气的沙岩地层主要是孔隙储油,碳酸盐岩地层主要是裂缝和溶洞储油。我国绝大多数油田为沙岩地层。2、孔隙性:砂岩中未被胶结物填充的地方形成孔隙。有效孔隙:相互连通的,流体可以流动的孔隙。有效孔隙越多,储油性能越好,油层的产油能力就越强。无效孔隙:相互不连通的死孔隙。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石外表体积的百分数。有效孔隙度:有效孔隙体积占岩石外表体积的百分数。绝对孔隙度:总孔隙体积占岩石外表体积的百分数。4、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绝对渗透率:岩石被一种流体100%饱和,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有效渗透率:岩石被两种或以上流体所饱和,允许某种流体通过的能力。(油、水、气)。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渗时,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比值。(油、水、气)。5、石油的物理性质颜色:主要为黑绿色、棕黑色、深褐色。气味:含硫化氢的具有臭味,含芳香烃的具有芳香。饱和压力Pb:温度不变时,地层压力降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生产油气比:油井生产时,采出一吨油伴随采油的天然气量,m3/t。原油密度:单位体积原油所具有的质量,Kg/m3。原油相对密度:石油行业规定:原油200C密度与40C纯水密度的比值。原油粘度μo: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阻力,mPa·s影响因素:a、原油的成分:重油成分越多,原油粘度越大。 b、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原油粘度越小。 c、溶解气的影响:溶解气越多,原油粘度越小。d、压力的影响: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压力降低,原油粘度减小;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压力降低,原油粘度增大;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时,原油粘度有最小值。原油凝固点: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原油体积系数Bo:地层条件下原油体积与地面脱气后体积之比。原油的压缩系数:单位体积的地层原油,压力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原油体积的变化率。6、石油的化学性质原油含量主要是烃类,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以烷烃为主。石油为C5~C16的烷烃,石蜡为C16~C64的烷烃及少量的胶质,沥青质为氧、硫、氮的化合物。暗褐色至黑色的脆性物质为沥青质。三、油气藏1. 油气藏:地下岩层中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和天然气的场所。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