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食用油涨价波及餐饮企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一轮食用油涨价波及餐饮企业

新一轮食用油涨价波及餐饮企业从7月初开始的新一轮食用油涨价,已经逐渐波及到下游餐饮企业。笔者发现,不少低利润经营的小餐厅已经悄悄改了菜单,调高了煎炸、浸油类菜肴的价格。 食用油批发价全面上涨 7月初花生油迎来年内第二轮涨价,相对于4月份,鲁花花生油的涨幅高达14%之多。根据专业粮油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本月以来,大豆油市场行情也出现了小幅反弹走势。目前,“金龙鱼”大豆油每箱210元,较月初上涨4元,涨幅1.94%;“绿宝”大豆油每箱206元,较月初上涨2元,涨幅0.98%;“汇福”大豆油每箱193元,上调3元,涨幅1.58%.此外,“金龙鱼”食用油调和油由月初每箱236元上涨至目前240元。 不过这种涨幅暂未全面传导到零售市场。笔者在家乐福通州店看到,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为54.9元,还是维持原来的价格。促销员也表示,还未收到调价的通知。 不过,双井附近一家大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笔者,鲁花5S压榨一级花生油原先130多元,现在涨到150元以上。“我们现在有个促销是送购物袋,不然一下涨太多顾客接受不了。”不过到目前为止,大豆油、菜籽油的零售价格并没有出现太大涨幅。 下游行业涨价“火上浇油”? 有统计显示,去年以来食用油几轮调涨下,包括方便面企业、蛋糕行业都曾因“上游食用油涨价”对旗下产品进行调价。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表示,食用油涨价势必会引起相关行业的涨价,会让下游行业“火上浇油”。85度C品牌糕点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食用油、人工等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已经将价格上调5%左右。 这种涨价在餐饮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明显。海棠餐厅营销总监杨正午表示,他们虽然感受到食用油上涨带来的压力,但是并不会对菜品调价,因为食用油在餐饮行业成本中的比重并不大,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不过我们有一个感觉,在食用油上涨明显的时候,打包水煮鱼的顾客明显增多。” 社区餐厅忙着更换菜单 家住劲松的董小姐经常光顾周边提供外卖的社区快餐。可她最近发现,自己喜欢吃的几道菜要么涨价,要么停售。 “水煮鱼不卖了。水煮牛肉从25元涨到了30元。地三鲜从16元涨到20元。原来我们常吃的松鼠鱼、炸鸡翅也没有了。”常来送餐的服务生跟董小姐交了底:“你说的这几个菜成本太高,再说炸的东西用油多,老板心疼。” 餐饮连锁表示“不追涨” “食用油是涨了,但我们的进货量大,供货商没调价。”京城某餐饮连锁集团负责人宋先生告诉笔者,集团旗下大部分是各菜系的名店,相比于其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食用油涨价占不到成本的太大比例。但他也表示,集团旗下几家经营煎炸菜肴为主的快餐厅会承受更多压力。 宋先生自己算了一笔账:“就按食用油价格上涨15%来算,在我们的快餐店,油的涨价因素会对营业收入有0.3%的影响。”这个数目看上去很小,但现在餐饮企业利润很薄,0.3%还是了不得。而笔者查阅中国烹饪协会近日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餐饮百强分析报告》发现,去年百强餐饮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仅8.04%。 而专营火锅的知名连锁企业“海底捞”也是用油大户。“红油底料、小料等都需要大量的清油,也就是菜籽油。近期成本上涨的确厉害。”海底捞负责人表示,食用油的价格波动本身较大,因此餐厅不会轻易调整锅底和小料的价格,不过他也透露,“如果原料油再这么一直涨下去,餐厅不调价压力就太大了。” 企业应消化成本上升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一直关注食用油的涨价,她说其实原料上涨并非食用油涨价的主要原因,而是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食用油市场,拥有对食用油的定价话语权,一旦原料有了一点风吹草动的上涨,就会成为他们调价的借口,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据赵萍的研究,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三大品牌约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他们都调价了,也不会损失他们的市场份额,因为消费者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品牌忠诚度,并且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在赵萍看来,食用油生产企业应该自身消化原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而不是一味地调高产品价格。”去年,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曾以原料价格上涨为理由拟提高小包装花生油、菜籽油价格,经过国家发改委约谈后才暂缓涨价。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