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23-隆中对课件1-新人教版
*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 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 隆 中 对 陈 寿 下对上回答 此为“对策” 节选自《 》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陈寿(233—297)字承祚(zuò) 晋朝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 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 220-280)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出处、作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史学 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 、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关于《三国志》 《史记》 《汉书》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汉室后裔刘备想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但苦于势单力薄,无力与曹操、孙权抗衡。于是,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壮大力量。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西)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就先后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兴复大业的意见。 背景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读准下列红字的音。 陇亩 倾颓 猖蹶 存恤 夷越 胄 殆 沔 诣 lǒng tuí chāngjué xù yí zhòu dài miǎn yì 第一部分(第1段) 按传记的一般体例写主人公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埋下伏笔。 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否太狂?作者这样写是什么意图? 并不“狂”。实际上诸葛亮的才能远高于管仲、乐毅。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非凡。 第二部分(第2段) 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由此引出刘备“三顾茅庐”一事,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为什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将军直枉驾顾之” 暗示诸葛亮有大才,不会轻易投靠刘备; “就见”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意,才有可能感动诸葛亮并赢得他的信任。 第三部分(第3至5段)写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这是全文的重点,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明之士思得明君”); 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仅仅是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吗? 表现刘备的求贤若渴; 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奸臣窃命,主上蒙尘”的 “奸臣”是谁?“主上”是谁?这句话指的是什么事? “奸臣”指曹操;“主上”指汉献帝。 这句话指曹操逼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 刘备的“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是指什么? 兴复汉室,统一中国。 对曹操为什么“不可与争 锋”? 曹操占有“以弱为强”的“天时”与“人谋”。 今操已拥 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 诸侯。 对孙权,为什么“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为什么要先“跨有荆益二州”? 荆州北 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 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 君。 第四部分(第6段) 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起什 么作用? 侧面描写。 烘托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抱负。 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劝说关张信任诸葛亮。 《隆中对》被史家称为“千古奇策”,请指出这一 “奇策”分为哪几个步骤。 先消灭割据势力中最弱的刘表和刘璋,跨有荆、益两州——建立根据地,形成鼎足之势。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积蓄力量。 从荆、益二路伐曹——兴复汉室。 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为主要内容。记叙了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为刘备规划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件-新人教版.ppt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课件-新人教版.ppt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岳麓版.doc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史前时期的人类》导学案-岳麓版.doc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件-新人教版.ppt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课件-新人教版.ppt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岳麓版.doc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同步练习-北师大版.doc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欧洲文明的起源》导学案-岳麓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