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词语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词语教学摘要: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目前词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本位的偏颇,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词语,使词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意趣、意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有效词语 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虽然学生所学的课文中语言相当丰富,但在他们的习作中,我们却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平淡无味,读来如喝白开水”,这是很多语文教师对如今孩子习作的评价。这是因为所学语言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语言与学生精神世界的联系越广泛,它就越难遗忘,越容易被提取。语言只有与学生的精神同构了,才能成为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让“词”走进学生心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再现词语意境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这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理解“迫不及待”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迫不及待”的理解。有的孩子说:“小猴子看到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心里非常想吃,巴不得马上得到。”有的说:“心里想吃,等不及了。”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自己什么情况下也会“迫不及待”呢?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放学回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看着饭桌上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我立刻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妈妈终于把我心爱的滑板车买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站上去,滑动起来!”从孩子们的说话中,很显然他们已经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并理解“迫不及待”的含义了。诸如此类的词语,如“蹲、拍、气喘吁吁”等等,我们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有的词语如《搭石》一课中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词所描述的情景,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亲身经历,但他们丰富的生活中,类似的画面,相近的意境却并不少。只要及时唤醒,就能促进学生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我在教学时,先让孩子们回忆自己曾在哪里见过这样清亮的小溪,自己当时有什么感受,再回过头来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学生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了。”学生读起来也就更加情真意切。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让词语教学更形象
恰当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可以把词语表现的意思,意境更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一文时,文中有很多抽象的词语,如:“华灯高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等。如果我们仅仅靠工具书和课文上的插图,让学生来理解这些词语的话,那肯定是浅尝辄止。当多媒体课件分组展示出夜晚的北京城华灯高照,灯光闪烁,光彩夺目的画面时,孩子们立刻惊呼起来。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把这些词语深深地烙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无需老师多讲,我相信孩子们也体会理解了这些词语。
三、借助表演,让词语教学更生动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有效的表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更有灵动、深刻的效果。并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例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这里的“拎”字表现了小村庄的村民们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斧头”和“拿斧头”的不同,通过对比表演,孩子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
四、读中感悟,升华词语
要想让词语走进学生心灵,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种层次的读,体会词语的意境。例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孩子们初读这句话时,平淡无味,根本不能体会到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求知若渴的那种意境。这时,我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孔子在求学的路中,他是怎样做的?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联想到孔子在风雨天气艰难跋涉,在微弱的星光下连夜赶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孩子们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所经受的求学之苦,进而感受到孔子求知若渴,孜孜不倦地那种高尚品质。”
五、结束语
一“词”一世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听、说、读、写,只要学好了语言,就可以学好语文,因为语言是学习其他一切的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