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普契尼《图兰朵》艺术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普契尼《图兰朵》艺术特色

浅谈普契尼《图兰朵》艺术特色摘 要: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这篇文章通过对普契尼的创作之路的叙述及背景的介绍,可以让我深入的了解了《图兰朵》戏剧性的创作特征、剧情的介绍、还有具有异国情调的中国元素,总得说明了《图兰朵》的创作美学的创作特点,这种美学特点与中国元素相结合,让歌剧和作曲家的内心情感相结合,更具有感染力和真实性,是非常具有真实主义情调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普契尼;《图兰朵》;歌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67-02 一、歌剧《图兰朵》的产生及其创作背景 1920年3月17日,在普契尼写于西莫尼的信中可以得知,普契尼已经开始着手写《图兰朵》歌剧的写作素材了,这封信就是最早的证据。从那时开始,普契尼便开始了他曲折的创作之路。首先,普契尼对脚本的要求很高,他不想把美丽的中国公主写的过于单纯和单薄,他希望中国公主图兰朵是一个内心善良,外表冷酷而又渴望爱情的女人。所以刚开始的着手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把一个歌剧写的真实而富于戏剧化,它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脚本,在脚本作家阿达米和西莫尼的帮助下,普契尼于1921年开始创作《图兰朵》的第一幕,并在7月底完成,第二幕是在1923年5月之前完成的,1923年6月,普契尼是该为歌剧写下完美结局的时候了,然而1924年5月,他再也无法执笔,因为他的喉咙病不断地恶化,歌剧《图兰朵》这部歌剧尚未完成之时,他便与世长存永远的离开了,而后,由阿尔法诺完成了二重唱末尾的部分,至此歌剧《图兰朵》就诞生了。《图兰朵》的创作背景,故事始见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书,后来普契尼有一个曾出使过中国的朋友给普契尼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听到这首歌的普契尼非常高兴,他非常喜欢这样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地听着,所以他综合了一些条件,把这首曲子融入这部歌剧中,具有中国风味的歌曲融入到中国风情的剧本中,无疑是个不错的搭配,似乎也显得非常合拍。 二、简析《图兰朵》的音乐戏剧性结构 1、第一幕主要讲述王子和鞑靼逊王异地重逢到王子冒死猜谜为第一幕的完成。普契尼并没有一直线的方式铺衬,而是以多层次的架构来作曲,重逢时的场面和喜悦并没有多加形容,然后刑场的场景,及图兰朵的出现,为了引主角上场,这是为了给主角上场埋下伏笔。在卡拉富和柳儿的独唱之后,平淡的低谷,又将卡拉富冒死猜谜另一拨的激情推向高潮,直至第一幕的结束。通过这一戏剧性的结构分析,在进行宗旨的场景后,合唱团的合唱透出柳儿的呼声,由合唱带入故人重逢的独唱被合唱一带而过,诉说失散遭遇的时候,低音木管乐器和中低音弦乐器为诉说配音,打击乐推出侩子手,形成两种场景交融的效果。第一幕后半部分,在音乐结构方面,独唱卡拉富、逊王、柳儿及合唱一起,勾勒出了第一幕的完结。2、第二幕是整部作品最特别的一幕。它的第一景,并没有具体的剧情进展,而是以艺术喜剧的模式为版本最具戏剧效果,也透露出三位大臣的心声,这和激情的中心并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思想已经完全可以确立戏剧化的一景,同时也说明了作曲家普契尼对当时剧场的关注和对美学的吸收。第二幕第二景的重点主要在于解谜题和王子出谜题上。由此可见戏剧化多元性和层次感,第二幕以卡拉富给图兰朵谜题作为结束。3、第三幕与一二幕有些相似。刚开始是以紧张的方式延续到柳儿的死去,目的是为了大臣们和群众想到王子出的谜题,这些都轻描淡写,不加任何铺垫,这一幕和第一幕的多层次架构相似,柳儿死后,卡拉富和图兰朵有一段二重唱,突出图兰朵思想的转变,第三幕的第二景图兰朵为卡拉富的真心打动,全城围绕在爱情的氛围中,由此可见,第一、二、三幕歌剧都以合唱结束。在剧目中,除了融入作品音乐戏剧性结构的情形,还汇入了异国情调的中国元素。 三、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元素 我们都知道,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从未来过中国,那么剧中的中国元素又来自于哪里呢?当然,她来源于剧本作家西莫尼了。西莫尼于1912年3月来到中国,大部分时间是待在北京。那就不稀奇《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了。在剧本中的第一幕开始处就体现了浓浓的中国风情。例如le muradella gramde città violetta(紫禁城的城墙)lu città Impriale(皇室大内)等类的词汇可以体现出那时北京城的概况。在遇到卡拉富之前,波斯王子的送葬曲中,有几句歌词是:白衣神职人员唱到Ogran Kungtzè!(大哉孔子!)。这些歌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孔子是跟中国元素有关,他肯定见到了孔子庙,并接触到了人们祭孔子的盛大礼仪,听到了人们嘴里念的“子曰”,由此可以推断,中国人把孔子看成一种宗教信仰,就像西方人信仰耶稣一样。这也就是西莫尼眼中的中国吧?在这部歌剧中居然出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词汇,也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