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构建智慧型校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校构建智慧型校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摘 要 分析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智慧型”校园的理念,并结合红河学院建设智慧型数字化校园的实践,阐述保障智慧型校园有效实施的运维体系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 智慧型校园;资源共享;顶层设计;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101-03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Take Hongh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He Chunlian, Li Qiong, Hu Yu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Campu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Honghe Un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digital campus, to ensure Intelligent Campus in maintenance well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system with the concrete Measures is also explained.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resource sharing; top-design; digital campus
Author?s addr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China 661100
1 智慧型校园理念的提出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开始如火如荼地推进“智慧化”进程。而学校作为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前沿,应当抓住机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系统化发展与应用,推动智慧型校园建设[1]。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成为继数字化校园之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新理念[2]。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看法。红河学院对智慧校园的定位是,依托学校开放、泛在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以师生为本,充分利用先进的感知、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努力实现“环境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及一站式服务”。
2 智慧型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红河学院是一所完全学分制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开始于1998年。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在原有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智慧型校园建设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智慧校园建设经费,新引进正方数字化校园的13套平台及应用系统;将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利用RFID-SIM卡与移动终端结合的技术,实现人卡合一的身份信息有效接入校园网络。以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为契机,多方努力逐步将学校原有系统与新进的13套系统进行整合,同时实现它们与一卡通平台、移动公司短信业务接口之间的数据对接,完成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数据、服务的融合,以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使教学、学习、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形成一体化环境[3]。毕竟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随着信息化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问题与困惑逐渐暴露出来。
2.1 缺乏整体规划,应用系统共享程度低,形成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建设以原有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环境为基础,由于前期开展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各个应用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将各种应用系统分包给不同的开发商,由此产生技术异构现象。这些应用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对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4]。智慧校园建设新引进的应用系统与原有应用系统之间也同样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和及时的数据共享,从而在校园内部形成更多的“孤岛”。
2.2 师生信息素养程度不高,信息化专业队伍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网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凸显其重要性,由于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docx
- 基于《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教材的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来源:校园英语(第2020032期)-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15张PPT).pptx VIP
- 骨痛愈巴布剂的研制.pdf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IGC实战):AIGC文本生成与辅助写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重症肺炎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二卷).pdf VIP
- 2025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及部分答案(共五套).pdf VIP
- 2013款别克昂科拉用户使用手册.pdf VIP
- 主流BI竞品分析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