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论意向性及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doc
浅析论意向性及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
言语行为理论产生于20世纪}0年代,首先是语言哲学当中的理论,其后又被语言学家们借用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一一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其被提出后的二十多年里被修改和完善着。但是,随后该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停滞的状态。本文试图从意向性问题人手来分析该理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意向性是哲学研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哲学家们对意向性认识的不断深人,才使得言语行为理论得以产生,即意向性是这一理论产生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与意向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于意向性的哲学分析、对言语行为理论由产生到修改的介绍,来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发展的“瓶颈”。
一、对意向性的哲学研究
意向性(inlentionalily)是哲学领域一个经久的热点话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其有深入的研究。意向性,intentionality,源于拉T‘语intentio,而inten-do又由动词intendere派生而来,指向某个目标或事物。在中世纪的逻辑和哲学中,拉丁语intentio用来指当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所说的‘概念’(con-cept)或‘内涵’(intension),既可以指存在于精神之中的事物、事态,也可以指非精神的事物、事态。概括地说,意向性是心灵对事物、事态存在的感知、再现(represent)或表征的能力。在对意向性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这个渊源的基本定义,后来的学者始终遵循着意向性的指向性这一基本特征进行着研究,并且主要是从精神、心灵对其进行阐释的。
意向性首先是由精神哲学家们在探讨有关精神的问题时提出来的。什么是精神了精神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源于对精神状态根本特征及形而上学的探讨。精神状态包括感知、记忆、信仰、欲望、希望、认识、企图、感觉、体会等等,拥有这些精神状态意味着什么呢?精神是如何与物质联系在一起的呢‘!精神状态是如何与人的身体、大脑以及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呢?近代,对意向性首先作比较系统阐述的是德国精神哲学家布伦塔诺,下面这段文字是其理论的经典阐述:
每一种心理现象的特征都体现在被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称之为某物的对象的意向的(或心智的)内在存在,尽管不是完全明白,或许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内容的指向,对某物的指向(尽管某物在此不应被理解为意指某一事态)或者指向内在的对象性。每种心理现象都包含有某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对象,尽管包含的方式各不相同。在表象巾,某种东西被表象了;在判断中,某种东西被肯定了或被否定了;在爱中,某种东西被爱了;在恨中,某种东西被恨了;在希望中,某种东西被希望了,如此等等。
意向的这种内在存在是只有心理.现象才具有的特征。任何物理现象都没有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因此,我们可以给心理现象下这样的定义:心理现象是那种在自身中以意向的方式包含着对象的现象。
上述两小段内容是布伦塔诺对于意向性问题的经典阐述,是对自己三篇论文的综述。在第一篇论文中他提出意向性现象存在于诸如爱、恨、相信、判断、感知、希望等精神状态之中,这些精神状态指向不同于自身的事物。他在第二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是事物具有由精神意向性所指向的内容的特点,具有他称之为意向内在存在的特征。在第三篇文章中,他认为意向性是精神的特征:所有而且只有精神状态体现意向性。换言之,他认为意向性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基本特征,意识表示对某实在或非实在的东西的关系,物理现象本身没有意向性。布伦塔诺的论述为后续的学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方向,他的理论被很多哲学家所继承和发展,其中的代表是他的门生胡塞尔(Hus--serl)。
作为现象学的创立者,胡塞尔基于现象学得出的观点是意向性的本质特征是指向某物,这种指向性“不以客观存在的某物理对象是否独立于自身的意向活动的存在而存在”。他认为“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在本质上是意向体验。意向性的含义是:意识总是‘关涉于某物的意识’,它总是‘意指’着某物,‘以不同方式与被设想的对象发生联系’。意向性的另一种表达是‘思’(cogitatio),而‘思’总是有它的‘所思’(cogitatum),即以经验、思维、情感、意愿等方式‘意识地拥有某物’(et)提出意向的首要原则,认为语言的指称是通过思想的意向性得以确定,意义、指称以及一言语行为等都可以用意向性解释。人们开始探讨意向性一与言语行为的关系,用意向来解释言语行为。意向性这一概念对于言语行为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二、言语行为理论与意向性的不可分割性
言语行为理论是把言语看作行为,强调说话时的语境与说活者的意向等等语用学因素的理沦,由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并在其1962年发表的《如何以言行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一书中做了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沿着学生读书的感觉进行设计.doc
- 泄洪的战略与战术——兼论市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doc
- 泉店煤矿大倾角三软煤层综放开采分析与研究.doc
-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doc
-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doc
- 法制史指导:司法考试法制史复习系统表.doc
- 法国首次雇佣合同法案的立法启示.doc
- 法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doc
- 法学专业考研与就业.doc
- 法学中的是与应当问题.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