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受诗学》-一部新颖而系统接受诗学专著
《接受诗学》:一部新颖而系统接受诗学专著内容摘要:周圣弘所著《接受诗学》以读者接受的角度讨论诗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作者对于“接受诗学”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具有体系性的理论框架;其次,《接受诗学》在某些方面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再次,本书所提出来的某些诗学见解,深得我心。当然,由于《接受诗学》的初创性,自然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周圣弘;《接受诗学》;古典诗学;西方诗学
“诗学”这个概念,也许来自于古希腊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其本义其实就是对于文论的研究,是关于文学的学问;但是到了中国以后,其意义就有所演变,具有了多种多样的理解。直到今天,“诗学”至少可以分狭义与广义两类:狭义的“诗学”,是指关于诗的学问,即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陆耀东先生所主编的《中国诗学丛书》之“诗学”,就是在此种意义上使用的;而广义的“诗学”,还是文论研究与关于文学的学问,就是指对于文学理论的探讨,或者直接说“诗学”就是文论。一些文学理论教材里所使用的“诗学”概念,就是广义的,也就是其原始的本义。本书作者周圣弘所著《接受诗学》中的“诗学”,与广义的“诗学”概念不同,是在狭义的意义上使用的。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讨论诗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构成了《接受诗学》的主体内容。我们不能一般地反对“诗学”概念,西方有西方的“诗学”,中国有中国的“诗学”,既然存在,就可以实际运用与得到认可。不过,每一位作者在使用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界定。本书的作者在《接受诗学》里也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做得相当到位。
据本人有限的知识,“接受诗学”的名称在中国也许还是第一次出现,作为学术专著的《接受诗学》,在中国也是第一次正式出版。那么,就此而论,它的意义就是不可低估的了。
对于诗歌的认识,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关于诗的学问: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就成为“心理诗学;如果从伦理角度来看,就成为“伦理诗学”;如果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就成为“地理诗学”。对于诗歌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关注诗人,那么诗人的气质与心理就成为了研究的主体对象;可以关注诗歌作品,那么诗歌作品里的思想与情感、结构与体式等就成为了研究主体对象;可以关注诗歌的发生与创作,那么诗歌的产生与创作过程就成为了研究的主体对象;自然,也可以关注诗歌的读者接受与传播,那么诗歌的接受与传播就成为了研究的主体对象。因此,即使是狭义的“诗学”概念,其所能指涉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探讨诗歌的意义与价值,在中国自然是不多的,而在西方却是一种广泛而独特的存在:自从姚斯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之后,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研究主体就不再只是两元,而出现了作者、作品、读者所组成的三维结构,有的人将读者放到了与作者、作品平起平坐的地位,对读者接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强调。本书的作者正是在此种理论的启发下,有意从前行代学者所忽略的角度来研究诗学的问题,从而建构起一门新的学问——“接受诗学”。不需要我多说,这样的学术志趣与学术志向,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接受诗学》的作者也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学术目标。从其所形成的优势而论,他的功夫并没有白费,且会引起后来者的深入思考。
《接受诗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于“接受诗学”的思考形成了一个具有体系性的理论框架。作者直接展开了关于“诗学本体论”的讨论,探讨什么是诗学以及全面地理解诗学的问题,然后从“作品论”、“个体阅读论”、“群体接受论”、“诗歌创作论”三章展开了“接受诗学”的主体内容,因此,作者所讨论的“接受诗学”并没有离开诗歌作品本身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次讨论了“诗学价值论”、“诗学效果论”、“诗学批论”等三大问题,从而让全书构成了从诗学本质到诗歌阅读的全方位讨论话题,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以及对于理论对象的把握能力。从接受的角度研究诗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不可能完全离开诗人与诗作,因为诗歌作品毕竟是由诗人创作出来的,诗的一切意义首先还是存在于作品里,而不是存在于作品之外,所以,我们讨论“接受诗学”的相关问题,无论如何不可能完全离开从前的”诗学”概念,及其所关注的作家与作品。然而,不从读者出发来观照诗歌与诗学问题,也是有很大缺失的,因此,集中探讨诗歌接受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就成为“接受诗学”建立的一个前提。从作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来看,关注诗歌的接受并不是自今日开始,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圣弘就在一些学术刊物与诗歌刊物上发表了系列论文,讨论诗歌的接受问题;特别是在他到武汉大学陆耀东先生与复旦大学朱立元先生那里访问学习之后,接受了从国外传入的“诗学”与“接受美学”的概念,从当时的新理论——“读者反映理论”出发,就开始了关于“诗学”问题长达二十年的思考与探究,开始走上了自觉思考“接受诗学”问题的道路。一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31例术中护理体会.doc
- SPRR表层渗透再生修复技术在路面养护应用.doc
- Sql server 项目化教学改革探析.doc
- SQL Server中代理服务器配置及启动.doc
- Seven Unusual Places to Spend a Night 七大不走寻常路旅馆.doc
- SIHH 2012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Ⅲ.doc
- Solidworks Simulation在井口自动化设计中应用.doc
- SMA路面施工现场控制及病害防治.doc
- SWOT研究法在护理管理中应用.doc
- SVC应用于山东电网探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