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讲述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充分凸显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主题:一是火车轮船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和商品流通带来了便利;二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的传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三是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四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一系列法令,是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将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课程标准 1.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展示: 教师:这两种交通工具与古代的马车、手推车、木船相比有何优点? 学生:速度快;载人或载货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 展示: 材料一 对利用轮船的货运主来说,轮船的快速性能,又意味着经营资金周转的加快、周期的缩短,其结果必然导致贸易与货运额的加大,“蒸汽创造商业”一语的含义或许就在这里。 由于轮船技术的不断改进……据统计,各个通商口岸进出外籍船舶货物吨位自1864年的660余万吨增至1894年的将近3000万吨。30年间增长近4倍半。 ——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 教师:近代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学生: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几天。 教师:中国古代居外的人们用书信向家人传报平安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通讯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教师:有线电报与过去的书信传递相比有何优势? 学生: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效率高。 教师: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学生:商人可以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在交通和通信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火车的传入入手,设计中有视频,有图片,有材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交通通信的引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的进步。) 二、春风拂面展风姿——文化生活的变迁 教师: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丰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近代在文化生活方面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新成果? 学生:照相、电影、报纸和出版机构。 教师:在没有照相、电影、电视、录像带的古代,如果想把一件事、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保留下来,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学生:找画师画像。 展示: 慈禧太后画像(左一)及照片(右三幅) 教师:与画像相比照片有何优点? 学生:清晰;逼真;栩栩如生。 展示: 教师:请结合以上照片谈谈照相传入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以相片的形式锁定了历史的瞬间;保留了历史证据,提供了历史资料。 教师:报纸和出版机构也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教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用哪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思想? 学生:维新变法时期是借助《中外纪闻》;辛亥革命时期是借助《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借助《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教师:当时最著名的报纸指的是什么? 学生: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展示: 教师:《申报》刊载的主要内有哪些呢? 学生:新闻、评论,还有广告。 教师:报纸的出现促进了出版机构的兴起。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00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