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O9000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探究.doc

基于ISO9000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探究.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基于ISO9000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探究

基于ISO9000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探究摘 要 运用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构建高职院校的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形成目标明确、过程控制、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职课程管理模式。在实施ISO9000高职课程评价体系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重点加强考核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和课程评审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ISO9000;高职院校;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23-03 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是保证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ISO9000标准是运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等最新科技理论成果和现代管理方法提升组织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模式[1]。在高职院校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应用ISO9000标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基于ISO9000族的高职课程评价的理论内涵 ISO9000族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质量形成于过程,必须使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制度规范所有质量环节中人的行为”。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八项管理原则为: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的互利关系,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2]。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3]。高职课程评价应摆脱传统的以常规教学为目标的“预设性、静态性、封闭性”评价,走向以课程管理为目标的“生成性、动态性、开放性”评价。基于ISO9000族质量标准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分析研究高职课程教学过程及其输出,建立目标明确、过程控制、评价科学、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保证课程建设和教学始终处于过程控制状态,形成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二、基于ISO9000族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高职课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一)管理职责 在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导下,确定以“顾客(学生)”为关注焦点、以课程质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方针及目标,并将其变为系部、教研室、授课教师的目标,据此明确课程管理环节各相关部门和教职工的职责、权限,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二)质量体系文件 ISO9000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体系,体系建立、运行、改进的全过程都是在文件指导下进行的,并且都有文件予以记录和证明。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以及高职课程管理的实际要求,将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 程序性文件,包括合格课程评估标准、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评审方法与标准、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规定、课程标准编制规定、课程管理职责等。 操作性文件,包括教师行为工作规范、优秀课程(群)和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课程考试工作管理规定、课程教材建设条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设备管理规定、教学工作量管理规定等。 记录表格,包括学生考试和考查成绩登记表、教学日历、学生意见建议调查表、课程考试试卷和报告、课程设计作品和论文、教学质量评价表等。 (三)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就是对组织运行中所需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高职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资源包括学生、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合理配备是有效工作的条件。师德高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和“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开放式的现代实验设备与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教材等都是影响高职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四)过程控制 产品的实现过程是组织获得产品、产生增值的过程。在高职院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产品的实现实际上就是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应特别注重了解学生(社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计划(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教材和“双师型”教师的选聘(采购)、教学组织与实施(生产和服务提供)以及课程考核与检测评价(测量、分析与改进)等环节。也就是说,要识别出程序文件中规定的影响高职课程质量的各环节关键点,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五)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1.课程考核质量指标 课程质量属于无形产品,所以,高职课程质量的监测装置主要由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组成。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主,因此,基于ISO9000的高职课程考核质量指标应充分体现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评估倾向。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