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发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志发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张志发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88-01 在中医的临床理论和实践中,目前并无一个与糖尿病性肾病(DN)完全吻合的名称,按照本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病机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水肿”、“腰痛”、“关格”、“尿浊”等范畴。山东省名老中医张志发主任医师,在从医30余年中,对糖尿病肾病的辩证诊断和治疗,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张老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多因禀赋不足、素体肾虚、或后天劳倦过度伤肾、情志郁怒不解、思虑过度、饮食失宜、气阴不足所致。糖尿病肾病发病涉及多个脏腑,犹以肺、脾、肾三脏受损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以中下焦为主,即肝、脾、肾三脏为主要病变部位,最后导致五脏皆虚,气血阴阳虚衰,造成痰 瘀、水停留,这些病理产物的产生又作为新的致病因子而使病情加重,即多脏腑损伤,虚、瘀、水、痰共同致病,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进而走向脏腑气血衰败,阴阳离诀[1]。张老师在前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认为在引起糖尿病肾病其发生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久病亦可累及于心。其关键是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虚为主,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脾肾不足;标实是瘀血、水湿、浊毒内停。总而言之就是代谢失调,正气虚损,所以张老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强调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紧抓病机辨证,其治疗的总则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急则治标为主,兼顾其本或标本同治、缓则固本治疗。重在益气养阴,调补脾肾,佐以祛瘀、化湿、解毒、分清泌浊、祛瘀。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正气得复;扶正而不碍邪,邪气得除。 2 辨治经验 根据以上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张老师总结出辨治本证的经验,治疗DN首先必须重视脾肾。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脾气虚弱则逐渐加重,久病及肾,导致脾肾气虚,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四肢倦怠,消瘦;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司,湿浊水气停留,加之肾气亏虚,气化失司,则会出现颜面四肢浮虚,小便不利,水肿湿泛。第二防治DN应祛除水湿、浊毒,是人体内代谢失调后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既源于正虚,又阻碍气血的正常生成而加重正虚。造成因虚致实,又致因实致虚,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第三因血瘀贯穿DN的始终,所以治疗DN,要活血化瘀。《医林改错》:指出:“久病入络为血瘀”。最后,张老师强调既要明确中医辨证,又要明确西医的辨病,必须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才能明确病机,在使用望闻问切等宏观辨证的同时,常结合血糖,尿糖,尿蛋白、尿素氮,肌酐等,尽可能掌握定性定量资料,以便了解病因、病机、病位等情况。通过以上对DN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张老师提出以益气固肾为主,结合活血除湿祛毒,组成益肾降糖汤治疗早期DN。 3 典型病例 张某,男,50岁,DM30余年,DN10年,主证:全身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怕冷,膝关节及以下水肿,按之凹陷,四肢麻木,纳呆,大便干,小便频,舌质暗淡,苔厚兼滑,脉沉。胰岛素预混30R,18U,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厄贝沙坦150mg,2次/d,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2h血糖9~13mmol/L,尿常规:潜血+~+++,尿蛋白+~++,BUN8.5~11.2mmol/L。Cr220~310umol/L,血压140~152/80~110mmgh。处方:黄芪30克,附子12克,肉桂9克,大黄9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生地黄10克,熟地黄15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丹参18克,益母草30克,三七粉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日一剂。上方加减服用2月,查空腹血糖5.8~7mmol/L,餐后2h血糖6.2~8.1mmol/L,尿常规:正常,肾功:正常,血压110~136/76~86mmgh。 本例患者脾肾两虚,阳虚不能制水,泛为水肿;不能温煦气化,水液留于体内,发为浊毒;气血不得正常运行,血瘀于内,成为瘀血,治当温阳为主。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而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补脾补肺,养阴生津,益肾固精,而侧重补脾阴。二药相伍,一阴一阳,阴阳相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健脾胃、促运化之功。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肾阳足则易于气化,两者相辅相成,促进气血正常运行,水液、血液代谢归于常道,则“阴霾自消”。熟地黄、山萸肉大补脾肾之阴,使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茯苓、泽泻、大黄利水排毒,配生地则利水而不伤正;黄芪配生地,益气滋阴,有降低尿糖的作用;丹参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益母草、牡丹皮、三七粉活血祛瘀,得黄芪有益气活血之用;得熟地黄有滋阴活血之功。本方伍用,温阳利水,祛瘀排毒。有扶正而不碍邪,去邪而不伤正之功。 参考文献 [1] 尹义辉. 名老中医程益春学术经验辑要 糖尿病临床治验 [M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