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历史必修3).ppt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历史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人教历史必修3)

中庸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 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材料一: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荀况《荀子·王制》 材料二: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荀况《荀子·议兵》 材料三: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 ──荀况《荀子·正名》 补充资料 材料一: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功。 ──荀况《荀子·天论》 材料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况《荀子·天论》 材料三: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荀子·天论》 材料四: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荀况《荀子·大略》 荀子认为:天的具体作用表现在星辰运转、日月普照、四时变化及刮风下雨,也就是说,自然界就是天,而且自然界的变化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荀子这种把“天”看作是独立于人的自然界,其实就是吸取了先秦道家的思想。但荀子不是停止在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光辉的主题──“制天命而用之”。即对于 “天”,如果只是推崇、思慕、顺从、赞颂,则丝毫无益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最重要的是使“天”为己所用,这样又把儒家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对待自然界的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同时,荀子认为,当时统治者应当“隆礼重法”,即重礼治,又重法治,儒法并用的思想也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较切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战国末期 战国中期 春秋 时 期 人性论 异 民本思想 仁的思想 同 荀子 孟子 孔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民水君舟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老子、庄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韩非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墨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 *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期 特征归纳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汉武帝即位后 儒家思想正统 明清之际 早期启蒙(批判、倡导、开创) 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形成(深化了、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 魏晋隋唐 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欹(音 qī 奇)器 “孔子观于鲁桓公(公元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荀子·宥坐》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思想儒家的形成 ?什么是“百家争鸣”?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有什么重要影响呢? ?主要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材料一: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晋侯使卻至勿敢争。 ──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一年》 材料二: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五: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人。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六: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