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镇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海镇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

草海镇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草海镇地处鹤庆县坝子中部,属城乡结合区域。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坝区11个村,山区5个村。全镇耕地面积55321亩,总人口45053人,有汉、白、彝、纳西等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75%,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草海镇属典型的温带气候,光照充足,地域内有大片水草湿地,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3.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60mm,无霜期为120天左右,海拔水稻种植区海拔2200米左右。坝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鹤庆县的粮食主产区。水稻是我镇第一大优势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年粮食生产的50﹪左右,在全镇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生产现状 1.1面积。全镇水稻面积19700亩,2008年加权总产7624.88吨,单产387.05公斤;2009年加权总产9095.67吨,单产461.71公斤;2010年加权总产8982.18吨,单产455.95公斤。 1.2主推品种。主要推广品种为:凤稻15号、凤稻16号、凤稻17号、凤稻20号、凤稻21号、凤稻23号、凤稻12号、剑梗香1号等。 1.3主要推广科技措施。 1.3.1积极进行新品种示范。2008年完成凤稻21号高产连片示范100亩,单产为509.04公斤;2009年完成凤稻23号连片示范100亩,单产603.52公斤。 1.3.2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2009年完成水稻高产创建示范3065亩,经测产,单产502.12公斤,比创建指标450公斤,增52.12公斤。 1.3.3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秧。2010年推广850亩。 1.3.4种子处理:种子采用保禾利进行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 1.3.5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10年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216.88亩,单产为459.93公斤。 1.3.6狠抓科技培训。2010年举办科技培训85场次,召开现场会58场次。黑板报宣传92期,广播电视宣传105场次。 2.存在的问题 2.1气候因素。由于我镇海拔2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3.5℃左右,从适宜稻作范围来讲为次适宜区,从温度类型划分是属于山峰型,两头低温中间热量不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特定的气候条件使水稻育秧期间和抽穗扬花期长年遭受低温冷害。2008年8月3日~5日有连续低于17.5℃的低温冷害现象,影响水稻授粉及灌浆结实,导致水稻空秕率高达41.85%;2009年空秕率为34.63%;2010年空秕率为37.68%。 2.2品种因素。品种多而杂,良种的贮备不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迟缓,良种覆盖率不高,部分品种出现退化现象,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从田间表现看,主栽品种已有多年种植时间,目前出现退化现象,特别是凤稻15号条纹叶枯病较重;凤稻17号等光温敏感品种栽种面积大(2010年11750亩,占全镇水稻总面积59.64%;2009年7329亩,占全镇水稻总面积37.20%;2008年8000亩,占全镇水稻总面积40.61%。);从而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2.3栽培因素。从田间调查和农户走访情况看,因土壤未经晒垡不足,栽后土壤养分难以及时供给;部分田块基本苗不足,发棵分蘖少而出现田间难以封行,有效穗不足;部分田块偏施氮肥,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 2.4病虫害因素。条纹叶枯病、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较重,从而影响产量。 2.5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差,沟渠不配套,排灌不畅,涝不能排,旱不能灌,严重制约着水稻产量的提高。 二、对策和措施 1.加大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引种及推广力度。 1.1通过引种试验筛选适合本地生态和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1.2推广生育期适中、耐寒性强、高产稳产优质品种。品种布局上以凤稻15号、凤稻23号为主,搭配凤稻21号、凤稻22号、凤稻16号、剑梗香1号,同时做好品种去杂去劣及选留,加速培育和筛选接替品种。 2.大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培育壮秧。育秧是水稻生产上的关键性战役,“秧好一半谷”,说明壮秧是高产的基础,因此要加大力度推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术。 2.2规范栽培(1)浅插,以栽稳不倒为宜;(2)宽窄行条栽:每亩5~6万丛,每丛2~3苗,每亩基本苗15~16万。 2.3抢抓节令,适时早栽。为了避过两头低温中间热量不足的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因此必须抓好抢节令,适时早栽,力争在最佳节令内(5月底前)实现满栽满插。 2.4合理施肥:中层肥一次清,提倡使用复合肥,于耙田后移栽前每亩施复合肥40公斤+普钙5~10公斤;要达到前期“轰得起”(分蘖早生快发),中期“稳得住”(从氮代谢向碳代谢转化快),后期“不早衰”(青棵活熟)。 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