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扩展手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扩展手法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扩展手法【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以重视处理空间,强调各个空间之间的关系,善于运用各种处理手法闻名于世。其中,空间扩展手法不可不谈。本文从障景,高低关系,借景,联想四个方面试论空间扩展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扩展 中国人憧憬大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则被赋予极强的生命力,成为古人寄托感情、志向、理想的最佳场所。造园师们把建筑作为基础,将其与山水和花木高度融合,把自然与人统一起来, 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一个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种在自然审美的畅神意识之外注入的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内涵,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意境美。[1]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欧古典园林的对称、宏伟、严谨,和伊斯兰园林的规律、精美、系统,而体现出随意、精巧、安适的特点。空间处理上也显得自由、丰富。但是,这种自由、丰富并不等同于随性、混乱。在自由中存在秩序,在丰富中存在尺度。这种秩序和尺度旨在围合更加充足、活力的空间,使得通过空间表现园林主的内心所想。空间扩展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 1.障景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相比面积比较小,主要景区更是难以经营。如果将园林主景布置在入口的显眼位置,不免给人以唐突、幼稚的感觉。为此,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在主要景区与园林入口之间设置面积较小的引导空间作为屏障,遮挡住主要景区,再以小见大,衬托出主要景区的广阔,渲染秩序感与神秘感。这些较小的空间一般是入园引道或引廊。引道或引廊一般形态蜿蜒曲折,在两侧空间设置屏障,使之与周围空间隔绝开来,形成一个几乎完全封闭,只有两端延伸的狭长空间。这些屏障往往是植被小品、围墙、小院和山石。障碍虽然形式单一,但借于空间形态的弯折有致,收缩释放,也会让人心有所想,意有所向,丝毫不感到疲倦。这样,游园者先经过一段相对闭塞的空间,再去体验突然扩大的主景空间。强烈的对比可以获得豁然开朗,以小见大的感觉。 苏州留园的入口就是“障景”的典型实例。入园门后,一条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让游者的心先收缩一下。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你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你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它不让你看清楚,把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然后按游园路线分左右两条,左是直接到花园,右是经过门到茶厅(五峰仙馆)到(鸳鸯厅)宴厅,花园的景色一处与一处不同,厅堂布局一个比一个华丽,真是渐入佳境了。拙政园的入口原来在住房(忠王府,现苏州博物馆)的东侧,入外门后也是一条不起眼的窄弄,进得园门,一座黄石假山遮得严实,转过廊道才窥得园景一角,都是异曲同工。[2] 2.高低关系 高低关系是在竖向设计上的“以小见大”。中国古典园林的竖向设计中,建筑多是随着自然的地形地貌布置,随高就低。植被、山石也是融于地形之中。而地形往往也加以利用,以其自然形态作为景观示人,并不像西方园林那样完全以人的意识加以改造、转变。游园者自身行为上,时而登高,时而就低。庭园中有高低错落,人在其中就必有登高、就低。登高时,视野开阔,景情豁达。就低时,安逸舒心,置身近景。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平地游览的疲劳乏味,让人感觉到空间上的丰富与扩展。两者可以极大地丰富园内景观,给游园者带来不同的主观感受,为游园增添几分乐趣。 北海公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园的北部景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人在其中可借视高的改变而获得不同角度的景观效果。其中,濠濮间使用了一种起伏自如的“爬山廊”,把个体单一的建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建筑群。 颐和园的云松巢中,西部院落前低后高,东部以爬山廊连接方亭,建筑形体随地形变化逐步升高,使得建筑群整体高低错落,前后层次分明。 3.借景 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将本园以外的景观空间借入本园之中,达到丰富自身景观,扩展自身空间的作用。这就是借景。借景的具体方法又有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种。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耳熟能详。歌词中有一句“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就是借景的代表佳作。歌中描写的景点就是北海公园。“白塔”是北海公园中琼华岛上的一座藏式喇嘛塔。琼华岛上白塔高耸,殿阁参差;岛下碧波浩淼,游船如织。沿湖岸上,绿柳垂丝,百花织锦,亭台楼榭,掩映其中。摇橹湖上,好不惬意。 4.联想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者们多为文人、画家。而园林的意境美原本就是源于绘画、书法、诗词歌赋所表现的艺术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阶段便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凝聚着深厚的主观色彩。和古典艺术形式一样,园林艺术也是以文字、图画等简单载体,通过激发人的各种感官能动性来传递感情。这种神奇的联想所达到的空间扩展是人的主观感受,并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