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语言应用要及文本对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语言应用要及文本对应

诗歌教学语言应用要及文本对应摘 要:诗歌文本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音乐性、含蓄性、跳跃性、抒情性,在教学中宜采用与其文本特点对应的语言运用,诵读涵泳,合理的想象联想,以及优美恰当的诗化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言;诵读;联想想象;诗化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98-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遥远的先秦开始,中华民族的先祖便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诗歌的辉煌,登上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颠峰。诗歌是汉文学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中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涵养。加强高中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语文统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已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但由于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常常难以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故而有谈虎色变的心理。为此,笔者认为诗歌的教学,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字句、掌握语言、分析思想之外,还要借助音乐、图画、戏剧等艺术手段与教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作品表现的蕴含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去领悟美的真谛,创造美的价值。那么如何采用与诗歌文本相应的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领悟美、享受美、创造美呢? 一、采用诵读涵咏,品咂诗歌音乐性的语言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志意的,歌是拖长声调咏唱诗的语言。声音的高低依从拖长声调而咏唱的语言。诗歌语言一个特点是音乐性,主要体现为押韵、大体整齐的形式、声调的和谐。因此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的确,学生通过诵读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在诵读中感悟大漠的苍茫,天姥山的巍峨,长江黄河的气势;品评李清照的婉约,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体会离别的伤感、相恋的缠绵、忧国的愁思……有时,教师一次深情的示范性诵读就能改变学生对诗歌厌烦的态度。有时,伴着一段温和意境的音乐,学生用和谐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将诗文的情调与情思完美展现,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觉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用语音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感情,用不同的重读方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诵读中理解、感悟、鉴赏、积累,以诵读来带动对诗歌的理解,展现诗歌的音韵美。 二、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跳跃性的语言 诗歌语言具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语意上往往显得似乎前后不衔接。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语境,借助想象、联想,把跳跃语意连贯起来。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画外之音必须凭借想像和联想才能完成。 三、诗化的语言,营造诗歌的意境,体悟诗歌语言的抒情性 诗的抒情性特点明显。宋叶梦得《玉涧杂书》卷八云:“诗本触物寓兴,吟咏情性,但能抒写胸中所欲言,无有不佳。”古诗中不乏诗人在其诗作中坦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直观抒情方式,但更多的抒情方式却是借助多种修辞,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用诗歌的体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来敷衍塞责,而必须选择考究的语言,用生动、形象、准确的遣词造句来描述诗歌的意境,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从而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 感受诗化的语言所呈现出的情感或者情景,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就融入到或宁静或悠远,或激昂,或悲愁的氛围中去,读者的情感也随之得到释放,最后便陶醉在浓郁的诗样的意境里。“诗化语言”,一定是带着一种诗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不然就没有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