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 陆王心学
第十五 講 陆王心學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全集》卷十一《与李宰》) 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杨简《象山先生行状》) 问如何是本心。先生曰:“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对曰:“简儿时已晓得。毕竟如何是本心?”凡数问,先生终不易其说,敬仲亦未省。偶有鬻扇者,讼至于庭,敬仲断其曲直讫,又问如初。先生曰:“闻适来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敬仲本心。”敬仲忽大觉,始北面纳弟子礼。(《年谱》乾道八年) 近有议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无伎俩。”吾闻之曰:“诚然。”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传习录》上) 爱曰:“如事父之孝,交友之信,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传习录》上)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这个真己是躯壳的主宰。若无真己,便无躯壳。真是有之即生,无之即死。(《传习录》上) “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良知”(《传习录》下)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传习录》下)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传习录》中)。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全集》卷二十《答人问良知二首》)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传习录》下)。 “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传习录》中) 今时同志中,虽皆知得良知无所不在,一涉应酬,便又将人情物理与良知看作两事,此诚不可以不察也。(《全集》卷六《答魏师说·丁亥》) 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传习录》下) 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全集》卷二十六《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思考题 何谓“心即理”?它与“性即理”有什么内在的差别?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