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分析

溶胶凝胶法制备CaO稳定ZrO2粉体的微观结构分析试验方案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分析,是材料科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其准确、快捷的分析结果为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微结构表征研究以及材料的显微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和理论依据。显微结构主要的测试手段包括电子衍射EDP,明、暗场成像,高分辨HREM,电子出射波重构EWR等等。二氧化锆广泛地用于高级耐火材料、特种陶瓷、普通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人造宝石、光学玻璃、光学纤维等领域。由于锆具有重要的核性质,因此,它又是原子能反应堆中重要的结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氧化锆以三种同质异形体存在,即单斜晶系(常温,m-ZrO2),四方晶系(1170℃,t–ZrO2),立方晶系(2370℃,c-ZrO2)。这三种晶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由单斜相加热向四方相转化时会伴随有7%左右的体积收缩;由四方相向单斜相冷却过程中伴随有体积膨胀。由于纯氧化锆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伴随体积变化易产生裂纹甚至碎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通过加入稳定剂调节制品的稳定性,通过稳定或半稳定氧化锆原料,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氧化锆陶瓷。稳定剂的选择通常有CaO、Y2O3、MgO等,制备出纯度高、化学组成均匀、粒径小、烧结性能良好的稳定氧化锆纳米粉末是制造氧化锆陶瓷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报告拟设计方案通过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溶胶凝胶法制得CaO稳定ZrO2细粉进行测试与表征。1)、溶胶凝胶法制备ZrO2(CaO)细粉试验在CaO加入比例15%~20%之间进行。将CaO与盐酸反应制得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根据拟合成ZrO2(CaO) 粉体的量,将标定好的ZrOCl2?8H2O溶液和CaCl2溶液混合,并加入适量PEG作为分散剂,制得Zr4+浓度为1mol/L 的混合溶液。将该溶液与无水乙醇均匀混合后,置于恒温水浴中加热至75℃并保温2h,使混合溶液转为白色凝胶。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上述凝胶反向滴入氨水溶液中进行沉淀反应,同时保持PH值≥9。将滴定后的溶液陈化、水洗、醇洗、干燥后,得到前驱体。最后,将前驱体分别在400℃~ 800℃煅烧2h,制得CaO含量不同的ZrO2(CaO)复合粉体。2)、XRD测试XRD(X-ray diffraction)即X射线衍射,是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试验拟在400~800℃间选择三个温度点对原料进行煅烧,同时CaO的加入量拟在15%至20%间进行对比。通过XRD对煅烧完成的试样进行测试,可以比较不同温度及不同稳定剂比例下试样中的晶相组成。以此可以判断氧化锆在何种温度下的晶形转变最为明显,以及CaO的添加量在何种比例可以起到最佳作用等。3)、TEM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缩写TEM),简称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通常,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0.2μm、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又称“亚显微结构”。通过TEM观察不同温度及不同稳定剂添加量的试样的粒度分布及外观形貌,判断粒度变化趋势,并据此选择最佳的试验条件。参考文献[1] 纳米ZrO2(CaO)复合粉体的制备研究。王焕英, 张萍,周晓霞,吕海燕,张兆志,殷春英,陈萍,武戈。人工晶体学报,2007,36(3)[2] ZrO2(CaO)纳米粉体的制备及TEM分析。党舒娥,梁丽萍,郑建军,高荫本。电子显微学报,2003,22(1)[3] 凝胶一溶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锆。徐宪云,李翰祥, 周迎春。辽宁化工,2009,36(10)[4] 四方相氧化锆粉体制备工艺研究。卢红亮,卢红霞,王海龙,陈德良,张锐。中国陶瓷,2008,44(5)[5] 二氧化锆制备工艺与应用。熊炳昆,林振汉,杨新民,蒋东民等。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