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居住小区休闲景观设计一些看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居住小区休闲景观设计一些看法

对居住小区休闲景观设计一些看法摘要:作者从小区地形塑造、步道系统、社区广场、植栽配置、基础绿化、水景等方面,针对目前国内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弊病,并对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探讨,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区 ,景观 ,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from the topographical model, walks system, community square, plant configuration, basic afforest, waterscape aspect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xisting in some weaknesses, and the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单纯追求一套住宅,逐渐转向对居住区外部景观质量的更高要求,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办公家庭化的发展趋势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需要一个在工作之余能充分得到体息和放松的居住休闲景观。这些对人类住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居住区,必将对居民的休闲景观更加重视。 1.地形起伏应追求自然 在小区内结合地势,创造地形,最易形成自然休闲的气氛。国内的居住小区,由于建筑的朝向要求及密度要求,围合出的景观空间大小雷同,形态相似,缺乏变化。地形的塑造,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矩形起伏绵延,富于生气。随而营造出大大小小的人性空间,其间以散步小径婉转相接,平添意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居住小区建筑的标高皆由建筑师在规划阶段设定。景观师纵是能工巧匠,如果不参与竖向设计的确定怎么能因地制宜?笔者认为居住小区的建筑标高,皆应由景观师按照整体地形塑造的原则谋篇设定。这样有利于把握整个小区的地势走向,水势流向,从而设计出跌荡转折的休闲景观。 2.步道设计适宜即可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一股流行风。到处出现所谓“景观”大道、“世纪”大道。有的步行道长几公里宽几十米,不但尺度严重失控,缺乏细部的推敲,而且道路两旁充斥着不知所谓的雕塑、不会喷水的喷泉,不能遮荫的色带。这种只追求视觉效果的做法,既劳民伤财又缺乏实用性。可怕的是这一类市政设计的手法目前在居住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大行其道。现在还被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视作高档的标志。 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业主的舒适度为最重要指标,不可一味追求构图,过直过宽。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加宽一米,休闲效果可能差之千里,这些微妙之处是景观设计的关键。当然,步道设计也不可太窄,应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以创造休闲的气氛。 3.休闲广场结合绿荫 居住小区的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适合,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居住区的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在居住区中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市场,越是高档的居住区越不应该出现。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居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居住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与周围的居住区环境有机地结合,共同创造休闲氛围。首先,居住区内的建筑与环境为一整体,由于公寓楼的外形一般简单而强烈,若景观场地一味强调木身的平面构图,则极易与其周边的建筑线向产生冲突。放弃鲜明的构图诉求,采用折线式的外延处理,有时候更有利于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之间的相互穿插,更富于生气,更显得休闲。 其次,隐形广场的处理更易于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栽等)有机地组织在广场空间内,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望之无骨,用之怡然,设计无痕是也。 此外,居住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我们见到太多的广场,地面上的铺装样式各种变化应有尽有,各种铺装材料也百花齐放,可就是不见绿荫。每当站在曝晒的烈日下,走在光秃秃的广场上,没有人会觉得惬意。没有了树荫,就没有舒适;没有舒适,就没有人气。广场上的林荫用好了不但不会削弱构图的形式美,还会使其得到加强。例如有序排列的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