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崾岘小流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及水土保持成果
张崾岘小流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及水土保持成果一、流域概况
张崾岘小流域位于安家川河中上游,为安家川河两岸,位于彭阳县罗洼乡和小岔乡境内,距彭阳县城约117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6°43′08″~106°48′50″,北纬36°08′16″~36°13′15″,总土地面积35.74km2,水土流失面积33.61km2,占总土地面积的94.04%。海拔1435.0~1831.4m,相对高差357.4m。
二、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
1.水土流失状况
1.1水土流失形式
流域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并拌有重力和风力侵蚀,梁峁顶以面蚀、溅蚀为主,梁峁坡以面蚀、沟蚀为主,侵蚀沟以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多种侵蚀造成沟头延伸、沟岸扩张、沟底下切。
流域地貌类型,特别是地形起伏程度对水土流失有明显影响,首先表现在侵蚀方式上,其次表现在侵蚀强度上。
1.2水土流失分布
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垂直分异也很明显,梁峁坡中上游以草地鳞片状侵蚀为主;中部以中、强度面蚀为主,在陡坡坡耕地中伴随有细沟和浅沟侵蚀;阳坡较短,阴坡缓长且开垦指数高;坡下部沟台地由于坡度变缓,侵蚀量显著减少,多为轻、微度面蚀;沟谷内沟坡及沟头部位以重力侵蚀为主,沟谷底部较开阔平缓,多为鳞片状侵蚀,在低洼径流集中处有沟蚀发生。
1.3水土流失特点
流域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伴有重力侵蚀,主要为面蚀和沟蚀两种侵蚀形态。在梁峁顶以面蚀为主,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坡面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地表径流将坡面侵蚀成网状细沟,进而蚕食耕地;3°以上的坡耕地在距离分水线以下10m处发生细沟侵蚀,5°以上者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切沟侵蚀,15°以上者,细沟、切沟侵蚀强烈;25°以上者,细沟侵蚀极强烈,并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发生泻溜,陡坡容易发生滑坡;川台和壕掌地地势较平坦,无明显侵蚀区域;沟道侵蚀表现为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相伴发生,沟头每年前进大约5m左右。
1.4流失程度
流域总土地面积35.7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61km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6820.87t/km2a,其中微度侵蚀面积340hm2,占流失面积9.51%,轻度侵蚀面积384hm2,占流失面积10.74%,中度侵蚀面积1092.34hm2,占流失面积30.56%,强度侵蚀面积1111.66hm2,占流失面积31.1%,极强度侵蚀面积461hm2,占流失面积12.9%,剧烈侵蚀面积185hm2,占流失面积5.18%,年均流失量28.77万t。
2.水土流失成因
2.1自然因素
流域内地形起伏破碎,坡度大,沟壑密度大,沟壑切割深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同时分布广泛而深厚的黄土层,具备结构疏松、易冲、易蚀等特点,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加上降水分布集中,降雨历时短,雨强大,是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另外,植被稀疏,覆盖率低,荒山、荒沟面积大,保土蓄水能力差,是水土流失严重的直接因素。
2.2人为因素
在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中,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等掠夺式经营行为,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陡坡开荒,毁林毁草时有发生,另外修路、修庄等人为活动,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
3.1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土壤日益贫瘠,土地单产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冬春季大风和沙尘天气频繁出现,生态系统失调,人民生活贫困。
3.2冲毁土地,破坏农田
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当地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荒地,广种薄收,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流域耕地分布在梁峁下部沟谷壕掌地、台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侵蚀川、台、壕、掌、淌等农田,使其面积日益缩小,沟头延伸,峁边线不断后退,把梁峁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千沟万壑。据调查,流域沟头侵蚀速度年平均5.9m,每个沟头年蚕蚀土地0.2~1.2亩,严重影响下游地区生产安全。
3.3降低土地生产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干旱,降低土壤肥力,削弱土地抗灾能力,不但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而且还带走大量土壤营养物质。根据彭阳县水库淤积物分析,每年随土壤流失的有机质10~13万t,其中氮500~600t,磷260~300t,钾2500~3000t,造成土壤肥力降低;流域原有的地带性黑垆土,具有较高的肥力,经长期流失,绝大部分变为与黄土母质接近的缃黄土(湘黄土的有机质含量为黑垆土的1/2~1/6),流域坡耕地粮食平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