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pdf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4,45(4):545-551,558 VOL.45NO.42014
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0-2324.2014.04.012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
1,2 3 3 1,2* 1,2 1,2 1,2
孙彩玲 曲辉英 吕建华 田纪春 张永祥 王守义 宋雪皎, , , , , ,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2.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
3.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 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的297个品种(系)的小麦
品质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小麦整体的品质指标,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蛋白质量因
2
子 (含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第 主成分为磨粉因子 (含硬度指数、出粉率、吸水量、白度),
第3主成分为蛋白数量因子 (含湿面筋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两年分别为77%和82
%,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两年分别高达34.453%和36.291%,说明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是影
2009~2010 96 7058 05428
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小麦的综合品质, 年度 个样品中的泰农 、 、泰
山4173、山农71等品种(系)得分较高,说明品质表现突出。同时综合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指标的特征值大小
和可操作性,提出在育种早期面筋指数、沉淀值和硬度指数可间接评价小麦品质。用R型聚类将10个品质性状聚为四
类,其中三类性状(面粉白度另成一类)所包含的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的三个主成分所包含的指标基本吻合。在主成
分分析的基础上,对2009-2010年度96个样品进行了Q型聚类,其中第Ⅲ类群包括的6个品种(系)各类指标较高,结
果和主成分综合评分中得出的品质较好的品种(系)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小麦品种(系)
品质的综合评价。
关键词: 小麦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中图法分类号:S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2324(2014)04-0545-07
ComprehensiveAssessmentonWheatQualityinRegionalTestof
ShandongBasedonPrincipalComponentandClusterAnalysis
1,2 3 3 1,2*
SUNCai-ling ,QUHui-ying ,LVJian-hua ,TIANJi-chun ,ZHANG
1,2 1,2 1,2
Yong-xiang ,WANGShou-yi ,SONGXue-jiao
1.CollegeofAgronomyShando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271018,China
2.StateKeyLaboratoryofCropBiology, Taian271018,China
3.Sh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Web的地理矢量数据采集系统研究.pdf
- 基于“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道德素质教育对策研究.pdf
- 基于“五个平衡”的海洋渔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琼州学院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pdf
- 基于“做科学”活动体验的概念教学——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的教学为例.pdf
- 基于“最美现象”视角的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探析.pdf
- 基于“未来地球”科学计划的绿色经济研究启示.pdf
-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小学科学文献研究课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pdf
- 基于“科学认读”识字活动课的研究成效分析.pdf
- 基于三创教育的地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pdf
- 基于三维地理定位的机场障碍物识别定位方法.pdf
-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烤烟化学品质综合评价.pdf
- 基于乙醇含量的双孢菇采后品质劣变程度预测模型.pdf
- 基于二维码和地理坐标的农产品追溯编码设计.pdf
- 基于云课堂的小学科学教学优势探讨--以四年级科学《显微镜的使用》教学为例.pdf
- 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初中科学的问题解决教学——以浙教版教科书“压强”概念为例.pdf
- 基于交往实践的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原则构建研究.pdf
- 基于产业地理的新兴产业用地空间布局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pdf
- 基于产能刻度测井碳酸盐岩储层品质评价方法.pdf
-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道德路径的劳动关系改善研究.pdf
- 基于介电特性的花生油加热及贮存过程中品质快速检测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