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道德伦理观的诗学阐释.pdf
2011年1月 社会科学家 J柚.’2011
(第1期,总第165期) SoCIALSCⅡ£NTIST No.165)
(No.1,G蚰eral
【文艺论丛】
宋代道德伦理观的诗学阐释
朱安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儒学在宋代掀起复兴浪潮。宋代诗学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提出了道德判断第一、审
美第二的诗论标准,强调民胞物与的忧患意识,倡导诗人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完善,形成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道德伦
理观。宋人的诗学道德伦理观不但增加了宋诗的道德底蕴,而且弘扬了中国儒学的道德伦理传统,应和了时风,对后
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宋代诗学;道德伦理;阐释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加(2011)Ol—0017—04
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 各有差异,但其弘扬合乎儒家道德忠正之义的主旨不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n肼作为华夏文化核心的儒学 能偏差。
在宋代复兴,掀起了中国古代史上继汉代以后的第二 宋代诗学不但从理论层面探讨了道德判断第一
个高潮,关于儒家道德伦理的探讨亦成为宋代诗学关 的重要性,而且也将这一价值取向渗透到对具体诗作
注的焦点,宋人提出了极富宋型文化特色的伦理观。 的评价中。先看宋人对古人的评论。杜甫在唐代被号
为“诗史”。(I在宋人看来,杜诗不仅是“诗史”,更是“诗
一、道德判断第一,审美第二 圣”⑦。这固然与杜诗高超的艺术造诣有关,但更重要
的是杜甫的伟大人格及杜诗的思想意义合乎儒家倡
宋诗作为唐诗的反题,其诗学强调的是有着政治 导的伦理道德,这在宋人思维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伦理意味的“言志”传统酮乃。宋人论诗不重才情而重道 黄庭坚举起以杜甫为诗家宗祖的大旗,其日:“老杜虽
德,把是否合乎儒家伦理道德当做诗论的首要标准。范 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旬律精
仲淹在《唐异诗序》中阐释诗时言:“诗之为意也……羽 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发而然。”吭分表达了黄
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上以德于君,下以风 庭坚对杜诗“忠义之气,感发而然”思想意义的肯定,
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翻在他看来,诗 正是因为杜甫胸怀忠义之气,具有虽位卑处难却不忘
言志的本质是“羽翰乎教化之声,献酬乎仁义之醇”, 国忧的道德人格才能“超古作者”。李纲看法与黄庭坚
即把宣扬伦理教化,仁义道德视为诗之核心内容,唯 极似:“子美之诗,凡千四百四十余篇,其忠义气节,羁
有如此才能实现“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的现实功 旅艰难,悲愤无聊,一寓于此。”吼卷一三八‘重校正杜子夔集序)楼
用,进而产生感人的力量。赵孟坚言:“诗非一艺也,德 钥亦持同样的观点:“工部之诗。真有参造化之妙,另
之章,心之声也……概虽不同,要之同主忠厚而同归 是一种肺肝,兼备众体,间见层出,不可端倪,忠义感
于正。”【4这里,赵盂坚认为,诗歌是作为心灵的声音与 慨,忧世愤激,一饭不忘君,此其所以为诗人冠冕。”f7】
德性的显现而存在,心声与德性是同一的。虽然作品 以上宋人论杜诗强调的都是其诗具备了“忠义”、“忠
①唐孟殷《本事诗》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②秦观《淮海集》卷二二《韩愈论》言:“孟子日:‘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含蓄地表达了以杜甫为“诗圣”之叉。杨万里《诚斋集》卷七九《江西宗派诗序》则称杜诗“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
收稿日期:2010一05一19
作者简介:朱安女(1977一),女,白族,大理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云南大理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艰难之旅——安·布朗和阿伦·柯林斯的贡献及"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缘起、内涵与挑战.pdf
- 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及其新进展——"学习科学新进展"系列论文引论.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下“真味”语文教学的基本取向.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下农村教师基于网络学习模式研究.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下学习领域课程研究.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下技术促进学习的分析研究.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下的案例推理学习设计研究.pdf
- 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pdf
- 学习者为中心的全媒体课程文字教材如何创新——“学习科学与技术·导论与导学”设计案例.pdf
- 学习观教师专业品质的第四维度.pdf
-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轨迹与渊源.pdf
-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高标.pdf
- 宋儒“道德文章”的研究路向.pdf
- 宋初学术思想与皇权专制的互动——辞赋创作视野下的重用文臣与道德重建.pdf
- 宋朝杭州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特点与意义——以阿布·菲达的《地理书》为例.pdf
- 完善与拓展--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pdf
- 完善市民道德,构建美好城市.pdf
- 完善细节保证著名大报文化品质——兼析2012年1月和12月《文汇报》若干问题文章.pdf
- 完善道德模范评选工作的调研报告——以郫县道德模范评选工作为例.pdf
- 完美神圣的理性存在者的意志定言命令之第三者——《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中一个重要问题的解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