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思维的转变与丢失——作为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二泉映月》.pdfVIP

民间音乐思维的转变与丢失——作为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二泉映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年第l期 JoURNAI。oFTIANJDiCoNSERVAToRYoF姗SIC 张春蕾 民间音乐思维的转变与丢失 ——作为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二泉映月》 摘 要: 《二泉映月》来自民间音乐家阿炳,现如今早已是中国传统二胡曲的代表作,在中外舞 台上广泛上演。那么同样一首“民间音乐”,它在阿炳和演奏家的手中奏出,内容和意 义有怎样的区别?本文意在探究《二泉映月》作为一首民间音乐和舞台艺术音乐内在 思维的转变,揭示民间艺人所创作的民间音乐,和作为一种符号的“民间音乐”之间的 桥梁与差异,以求引发对民间音乐舞台化过程中传统继承与丢失的思考。 关键词: 二泉映月 民间音乐思维 即兴性 舞台化 艺术音乐 文化圈 刖 罱 《二泉映月》是民间艺人阿炳的传世之作,如今早已成为中国二胡音乐的经典,在全国、世界 范围内频繁上演,阿炳和这首乐曲已经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代名词。这部作品诞生至今,也引发 着人们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现如今研究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文章有数百篇,涉及其生平 研究、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演奏技法、乐曲改编、演奏版本、标题内容、比较研究、乐器形制与谱本 等各个面向。除了国人的研究,还有一些外国学者也在关注这部作品,如英国民族音乐学家Jon— athan in P.J.Stock(中文名施祥生)的MusicalCreativityTwentieth—Century andIts ChangingMeanings(《阿炳的音乐与意义》)①,书中除了介绍阿炳所在时代背景,无锡人文 环境、音乐生活,中国学者的研究,阿炳作品在当代中国学院派音乐教育背景下的再创造等内容 之外,其中以音乐材料片段化的方式详细分析了阿炳的三首二胡曲以及三首琵琶曲,方法新颖。 这部著作虽然由“局外人”所作,但涵盖全面,视角独特。总之,国际上对阿炳的研究更多能够脱 开阿炳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回归音乐创作的实质思维。 ofRochester Administration of Press,34—36 Rochester,Rochester,NewYork, ①University Building,University andatPOBox 14627,USA 9,Woodbridge,SuffolkIPl23DF,UK. 收稿日期:2016—12—09中图分类号:J63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30(2017)01—0052—08 作者简介:张春蕾(1989一),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6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31)。 52 张春蕾:民间音乐思维的转变与丢失 笔者对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兴趣,除了乐曲本身的内涵与作者 阿炳的身世之谜之外,更发现这首作品颇有趣味之处在于,它虽然由民间艺人所创,完全来自民 间,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但在这首乐曲生产之初,在无锡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曲目,也 没有其他的民间艺人在演奏④,只是一位民间艺人的即兴创作。在搬上舞台之后,《二泉映月》其 实早已不是一首民间乐曲,而变成了一首带有“民间音乐”符号的“艺术”音乐,这种“艺术音乐” 的形态才是这首乐曲现在普遍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那么这首作品在作曲者、首演者阿炳 的手中,以及在当代二胡演奏家的手中是否为一种形式的存在,他们之间在演奏思维上有何区 别;从听众的层面来说,听到阿炳演奏的无锡观众,与听到演奏家演奏的普通百姓的心目中,这首 乐曲又发生了怎样内容与意义上的转变? 本文所要展开讨论的切人点就是《二泉映月》作为一首民间音乐和舞台演出艺术音乐内在 思维的转变,从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下的演奏者和听众两方面,揭示民间艺人所创作的民间音乐, 和作为一种符号的“民间音乐”之间的桥梁与差异,试图从原始的音乐本体创作人手,兼及历史 文化多方面,来对《二泉映月》作为民间音乐与舞台表演艺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