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道德之争——重新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pdfVIP

自由与道德之争——重新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由与道德之争——重新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pdf

黛甄圈2脚01。4卷队 自由与道德之争 ——重新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叶梅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8) 摘 要:《包法利夫人》反映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男权专制婚姻的反抗,其悲剧性蕴涵深刻的人文意 义。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有不少批评家指责福楼拜宣传主人公爱玛道德沦丧、堕落淫秽的生活方式。毁誉之争 历久不衰,究其缘由,争议在本质上为自由与道德的历史性之争。 关键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自由;道德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14)03-0076-03 《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第一部问世作品,发 意义以道德的实现为衡量尺度。道德既表现对自 表之初即引发广泛反响,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 由的规范,同时对自由实施保护。因此,自由与道 面诋毁不断。赞扬者认为,包法利夫人反映了法国 德是互为约束又互为表里的二元概念。诚然,自由 19世纪中期小资产阶级女性对于人格独立自由的应该受道德的规范和束缚,但是道德的内容应以人 追求、对于男权专制婚姻的反抗,其悲剧性蕴涵深 权发展为前提,不符合人性发展的道德不应当成为 刻的人文意义。反之,诋毁者纷纷指责作家宣传人 自由的枷锁。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所 性道德沦丧、堕落淫秽的生活方式,有伤资产阶级 鼓吹的道德明显带有自圆其说的自利色彩。因此, 社会风化。时至今日,学界对于包法利夫人的毁誉 对于资产阶级道德的反抗,正是人类迫切追求自 仍然争论不休。细细研究相关的论作,不难发现, 由、追求独立的表现。 从根本上看,历史上所引发的争议实为自由与道德 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问世于1857年, 之争。自由与道德推动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 作者将主人公爱玛(即包法利夫人,以下均以爱玛 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所划定的界限范 代称)置于法国七月王朝动荡的社会现实中进行刻 围是衡量社会思想、人类善恶的标准和尺度。因 画,客观而真实。爱玛悲剧性的抗争表达了女性对 此,考察包法利夫人的行为规范是恪守在自由概念 于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反抗,对于自由独立的追 的范围内,还是已经逾越道德底线,对人物的讨论 求。作品中,爱玛成长于一个富裕的农村家庭,衣 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食无忧,在修道院的生活中接触了大量风格庸俗、 一、赞誉之声:自由意识的追求者 音调轻浮的浪漫主义传奇小说。小说阅读刺激了 斯宾诺莎认为,自由就是按照人的自然本性所 她对爱情生活的想象,修道院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她 要求的必然性而行动。康德认为,如果没有自由, 拥有理想的能力。但是,有限的生存空间并不影响 人的一切将完全为必然性所淹没。可见,自由是人 人物从人的本性出发追求自由的愿望。爱玛渴望 存在的本质,不应因社会制度、性别、等级的不同而 爱情,但与丈夫夏尔单调无趣的生活令人失望。 发生任何变化。道德是人存在的属性,“是人们对 “他谈起话来像一条人行道一样平淡无奇,他的想 自身行为在社会关系中的‘应当’与‘不应当’的自 法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过路人一样引不起别人的 觉意识,是人们调节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规范体 兴趣”[215s,这与狂热、大胆、勇敢、热烈的爱玛完全 格格不入。因此,浪漫主义小说的种子在爱玛身上 系。”[1]37自由在形式上看似叛离道德,实则其价值 收稿日期:2014-02·16 作者简介:叶梅(1990.),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再度成长起来,曾经对于爱情的所有想象逐渐复 追求自由的形式势必狭窄,在善良意志的指导下无 苏,她不甘于在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下失去自由的 路可走。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与行为不宜与环境剧 空间,变成一个没有立体、没有色彩、没有生机的个 烈冲突,但是她没有选择,哪怕是走歪路,也要维系 体。爱玛在寻找灵魂出路的方向上趋于盲目,但摆 自己的存在。尽管她知道原始的力量与扭曲的现 脱幻灭的信念是坚定的。她以贵族女性的举止要 世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时,独立与自由只是暂时的, 求自己,感情落空时也曾要发愤学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