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pdfVIP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pdf

2011年09月 伦理学研究 Sep.,20ll 第5期(总第55期) StudiesinEthics No.5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 张锡勤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大学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 要]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 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 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方向更为明确。其三,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 这对近代道德革命向健康方向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关键词】三纲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利己利人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代的“道德革命”发端于戊戌维新时期, 于戊戌的道德革命更加深入,影响更大。 而其声势、影响的扩大则在辛亥革命时期。所以如 此,从深层来说,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结构 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自1901年清朝政府实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 施“新政”以来,弱小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 现为这时人们明确提出了“三纲革命”、“纲纪革命” 初步发展,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已开始以一种独立 的口号。…‘P10”J019’当1902年梁启超初次提出道德 政治力量的姿态活跃于历史舞台。自废除科举、兴 革命时,他只是要求对那时的社会道德作损益调 办学堂以来。中国社会又出现了一个迅速壮大的学 整,“发明”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新道德,具体目标 生群体,成为一股新的引领社会潮流的力量。这种 是不甚明确的。虽然,在此之前康有为、谭嗣同、何 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势必使观念变革、文化革薪更 启、胡礼垣业已猛烈抨击三纲,但均未作如此旗帜 趋深入。更直接的原因则是,其一,这时革命派取 鲜明的概括。革命派公开打出三纲革命的旗帜,就 代维新派,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他 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斗争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们以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为奋斗目标,这 对以三纲为核心的旧道德、旧礼教的本质,革命 一目标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可、拥护。这必然 派宣传家也作了较前更为深入、准确的揭示。他们 使人们对以君权为核心的三纲作更猛烈的批判。 指出,“中国伦理政治,皆以压制为要义”【2】㈣3¨, 其二,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出现了一股赴日留学 “定上下贵贱之分,言杀言等”乃是中国旧礼教的根 的热潮。一批为数可观的留日学生通过日文书刊, 本宗旨‘3】㈣31’,它所维护的乃是不平等的等级制度, 更广泛地接触了西方近代的各种学说、理论,并及 因此,它所提出的义务、要求都是单方面的。这便 时向国内传播,而犹如雨后春笋的各种报刊更是扩 是所谓:“君可不敬,臣不可不忠;父可不慈,子不可 大了这些新思想对国人的影响。当人们不断接受 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不贞。”这种片面义务就使 新思想、新观念后,那种要求冲决网罗的愿望自然 臣、子、妻、卑、幼始终处于受制的卑屈、附属地位。 更加自觉、急切。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势必使发端 更有人说,由三纲引出的三种基本道德,实际上是 [收稿日期]2011—7—23 [作者简介]张锡勤(1939一),男,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18· “顺民奴隶以为忠,割股埋儿以为孝,焚身殉葬以为 所谓女德、妇道者。不过使女子放弃权 节”【4]‘附们,具有明显反人道的野蛮性、残忍性。据 利,贬损人格,蹬伏于男子万重压制之下, 此,一些革命派成员公然宣称,以i纲为核心的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