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及研究
一起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食物中毒调查及研究[关键词]大肠杆菌; 食物中毒;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50-01
2007年9月8日,某中学发生一起教职工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生经过9月8日中午,该中学在学生食堂举办庆祝教师节聚餐活动,共22桌,有199人参加聚餐。中午12时左右食用,当日晚8时左右,首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至9月10日下午,共有61人出现上述症状,程度不一,其中住院治疗37人,占发病人员的60.7%。所有病人经经补液、抗生素等治疗全部康复,无死亡病例。
1.2 现场调查该校食堂位于学校西北角与村居进一墙之隔,墙外堆有大量牛粪,并有一旱厕;食堂建筑面积330?,加工间60?,无毛菜间、面食间、冷拼间等专间;仅有冰柜一台,内存放馒头、剩饭菜、熟鸡爪、生鱼、生肉等食品或原料,生熟不分;加工件仅有1个案板、4把菜刀及铝盆、饭盒、笸箩等容器具,无生熟标志;有3名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9月8日中午进食菜肴共有22个,其中凉拌菜10个。所有食品及食品原料均为9月7日上午外购,并于当日下午开始进行初步。食品储存和制作过程明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2 临床表现
本次聚餐人数199人,其中61人发病,发病率30.65%;所有病人症状相同,均以腹泻、腹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烧等症状,最短潜伏期4小时,最长潜伏期25小时,平均潜伏期15小时。
3 实验室检验
共采集到标本5份,其中病人粪便标本1份、剩余饭菜2份、笸箩及案板涂抹物3份。采集病人发病初期血液标本20份、恢复期血液标本7份。经检验,笸箩涂抹物和病人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同一致病菌,即致病性大肠杆菌O86:K61型,病人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与发病初期血清凝集效价相比明显升高。
4 讨论分析
4.1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染源是人和动物的粪便,自然界的土壤和水常因粪便的污染而成为次级的传染源,易被该茵污染的食品主要有肉类、水产品、豆制品、蔬菜及鲜乳等。这些食品经加热烹调,污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都能被杀死,但熟食在存放、加工过程中仍有可能被再度污染并在其在适温下大量繁殖。因此,在食品制售过程应煮熟煮透,还要做到尽快食用,合理储存,避免污染,严格执行生熟食品分开的卫生制度。
4.2 本次中毒发病急,人数多,平均潜伏期为15h左右,呈单一发病高峰。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系食用被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食品所致。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没有很好的落实保障食品安全各项制度措施;二是学校食堂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具备举办大型聚餐活动的条件;三是从业人员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未按卫生要求操作,造成交叉污染;天气异常闷热,同时部分食品在室温下存放时间过长,给致病菌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方法微生物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2] 徐建国编著.大肠杆菌知识问答[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3] 河北省省防疫站编著.食物中毒[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