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农村教育问题探究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及农村教育问题探究【摘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教育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我国由于主客观的因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下,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指出了农村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通过农村教育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农村教育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我国广大农村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凭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严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既需要专业人才,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农业资源。通过农村教育,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科技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素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合乎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使农村中的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部门,缓解我国农村中持续存在的人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农民可利用资源的额度和农民的劳动平均产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很多,包括自身素质、市场价格、资本存量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西奥多·舒尔茨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50年代农业经济问题,提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农业收入增加的原动力是人口质量和知识的投资,而非土地、劳动力或资本存量的增加。
截止到2010年末,全国就业总人数接近7.9亿,其中农村就业人员4.7亿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0%。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按劳动力和土地的正常配比,我国农业只能吸收1亿左右的劳动力,这就有3.7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业就业中去。通过农村教育,开展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并及时获取市场动态,合理有效的安排农业生产,获取更多的收益。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提升劳动素质,满足外部企业的需求,才能有效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3、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
国民素质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伤痕累累,一片废墟,但它很快就摆脱了战争的阴影,这颇为出人意料。因为,在当时的经济学家看来,物质资本受到如此重创后,国民经济已经元气大伤,短期内很难恢复原状。他们没有估计到国民素质对经济恢复的巨大作用,因而对西欧经济前景过于悲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我国的国民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改观,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可是在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中,我国的国民素质仍然偏低,而且国民素质存在城乡差异,城市人口的整体素质远高于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只有进行全面的农村教育,并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全体国民素质,将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才能适应国际国内的竞争。
二、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教育对于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划分标准,中低收入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5%,中高收入国家为4.6%。我国从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4%。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这是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而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万亿元。
政府投入不足的同时,城乡二元化体制引起的投入分配不均,导致农村的教育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全国普通小学生教育事业费支出为4012.51元,而农村普通小学生为3802.91元,全国普通初中生为5213.91元,农村普通初中生为4896.38元。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地区生活比较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导致学生毕业后不愿去农村地区教学,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现有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