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几类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

几类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摘要]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它挽救了无数生命,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也给治疗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药物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等。本文简述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建议,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7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050-01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它挽救了无数生命,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几类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及防治作一浅析。 1 头孢菌素类药物 1.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与用药剂量并无绝对相关,有时很少量应用如皮试也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有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类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2]我国的头孢菌素说明书中大多数没有要求做过敏试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所有医院在应用头孢菌素注射剂时均要求先做皮试。 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头孢菌素可强烈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从而引菌群失调,其中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发生的几率高,尤其是耐药菌株如白念珠菌和肠球菌的感染。长时间应用此类药物使体内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也可引起耐药菌株大量繁殖,导致二重感染。 1.3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与血小板(PLT)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发生几率较低。头孢菌素可抑制肠首菌群使维生素K生成减少,所以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这与药物用量的大小及疗程长短之间存在关联性。 1.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常规剂量下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当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孢菌素类药物可拮抗γ-氨基丁酸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被代谢,当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 1.5 肾损害 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肾排泄,偶可导致尿素氮、血肌肝等升高对肾脏造成一定损害,且尤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甚,第二三四代对肾脏损害相对较小。 1.6 防治 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防止滥用、过量应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有早期IgE介导的速发性青霉素过敏反应病史的患者禁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大剂量使用时,可致肾毒性。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肾毒性协同,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应特别警惕。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等可出现不耐乙醇(双硫仑样反应)现象,且已发生多起与乙醇合用致死事件,应予以重视[3]。使用这三种头孢菌素类还可能出现凝血酶原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不良,而导致严重出血,特别是使用拉氧头孢的老年人、营养不良或肾功能不全者,可用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治疗。 2 氨基糖苷类药物 2.1 神经肌肉阻滞 氨基糖苷类能与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乙酰胆碱(Ach)释放。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舌颤、肌肉麻痹,甚至呼吸暂停。可用钙剂或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本类反应以链霉素、和卡那霉素较多发生。 2.2 肾毒性 主要损害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红细胞尿等,严重者致氮质血症,尿量减少,肾功能减退。 2.3 耳毒性 该药物具有可逆或不可逆的第八对脑神经毒性(前庭、耳蜗神经)。对前庭器的损害如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阵颤、平衡失调等。对耳蜗神经损害表现为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耳聋,并可发生于停药数周之后。一旦听力丧失,即使停止用药也不可能恢复。 2.4 过敏性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胃炎。其中链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5 防治 掌握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按照患者生理状态合理用药。忌与肾毒性药物合用,避免毒力协同作用。应注意观察耳鸣、眩晕等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及早停药。对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使用高剂量、长疗程者,应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有条件时最好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给药[4],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 3 喹诺酮类药物 3.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