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研究.docVIP

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研究

北京某高校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现状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促进听觉障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自编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95名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现状。结果 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较多;对于违反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的行为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对于违法行为,男生多于女生,大一学生较多。结论 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比较严重,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 【关键词】 危险行为;听觉障碍;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762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63-03 听觉障碍(hearing handicap)是指因听分析器病变或损伤,导致听力减退或丧失的状态,亦称听力残疾、聋[1]。听觉障碍大学生是指存在听力损失(≥41dB)的在校大学生,是兼有大学生和残疾人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2]。作为处在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经历着较大的身心变化,同时又面临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而常伴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冲突。而听觉障碍大学生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听觉和言语表达障碍,不能很好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社会交往的范围和深度也受到限制,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3];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经验、行为方式、个性特点,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及其相应的情绪表现和行为反应;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片面性[4],使他们的道德情感比较肤浅、偏激,道德意志薄弱、易动摇,行为控制能力严重缺失,容易出现盲从;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往往由于冲动做出与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相背离的行为[5]。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局部暂时的失衡,败坏社会风气,干扰和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进而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阻碍其进入主流社会[6-8]。 由于听觉障碍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越轨行为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进行调查,探讨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现状、原因及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能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市某高校的听觉障碍大学生(听力损失≥41dB),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调查。回收问卷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6.9%。调查对象中男生62名,女生33名;平均年龄22.8岁。 1.2 方法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听觉障碍大学生的特点,自编《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调查问卷》[9-10]。该问卷包括3个方面: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即买饭插队、课桌文学、在图书馆不能安静的自习、在校园内搂抱接吻、在校内留宿异性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即迟到、旷课、作弊、吸烟、酗酒和赌博等;违法行为,即偷窃、打架和斗殴导致人身伤害等。该问卷间隔4周的重测信度为0.75;通过5个心理、教育测量方面的专家对问卷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逻辑分析和评价[11],内容效度为0.93。 为了保证听觉障碍大学生真实作答,问卷采取不记名形式。使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听觉障碍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行为 从表1可知,听觉障碍大学生认为买饭插队、在课桌上乱刻乱划、在图书馆不能安静自习、在校园内搂抱接吻、在学校留宿异性的行为是普遍的,分别占33.6%,38.6%,37.5%,66.7%和30.2%。 2.2 听觉障碍大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行为 由表2可知,听觉障碍大学生认为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吸烟、酗酒和赌博现象是普遍的,分别为40.6%,21.9%,36.1%,67.7%,64.6%和21.9%。 2.3 听觉障碍大学生违法行为 对于听觉障碍大学生的打架斗殴行为,34.4%的听觉障碍大学生认为是普遍的;对于听觉障碍大学生的偷窃行为,74.0%的听觉障碍大学生认为是普?遍的。 2.4 听觉障碍大学生3类越轨行为的比较 2.4.1 听觉障碍大学生3类越轨行为的相关分析 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与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和违法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和0.379,违反校规校纪和违法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28(P值均 本研究表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和违法行为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在实际生活中,3者之间的确存在着联系。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薄弱,容易受到别人的教唆,一旦受到社会和网络上不良现象的刺激和影响,容易做出与社会规范、道德准则相背离的行为,甚至迷失方向,误入歧途[16-17]。 听觉障碍大学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