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映童趣 桑榆照晚霞
古诗映童趣 桑榆照晚霞“六”儿童节是小朋友们最开心的节日,因为这一天学校、社会都会举行各种好玩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其实,这一天对于中老年朋友们,又何尝不是美妙的一天呢?与孙辈一起共享童趣,拾回那远去的童心,是件非常美妙的事儿。
那么,我们的历代祖先,在少儿时期都玩些什么呢?生活又怎样呢?这可从古人遗留的诗词中管窥一斑。
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行人愁肠欲断,可以找酒家避雨,而牧牛的孩子却在春寒料峭的雨中放牧,多么辛劳啊!刘克庄在《冬景》诗中说“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苏轼的《花影》有句“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些农村孩童,小小年纪,或为童,或为仆,或从艺,已经从业谋生。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古代儿童虽有劳作之苦,但也苦中寓乐,童趣盎然。唐诗、宋词都有不少描写儿童天真活泼形象的佳句。诗人范成大史称“田园诗人”,他在组诗《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一场春雨刚过,辛勤的农民可稍缓耕作浇灌之劳,老者难得多睡,晚些起床,可是生性好动的孩童却睡不住了,急急忙忙打开屋门,让栖息堂梁、啾啾作语的燕子早些飞向雨过晴朗的蓝天。范成大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唐代诗人杜甫在《江村》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稚子闲来无事,自制钓钩,欲作垂钓之乐。宋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更是把顽童垂钓写得惟妙惟肖:“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宋人雷震的《村晚》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短笛跃然纸上。范成大《回家》中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了农家少儿从小喜爱劳动的天性。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小孩看着哥哥锄豆、织笼,自己却淘气地卧剥莲蓬,顽皮可爱的神情刻画得多么传神。
杨万里还写了不少描绘儿童天真烂漫形象的诗句,如:“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戏拘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由此可见,儿童的无邪活泼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
清“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诗中“听烧爆竹童心在”与孩子有关,诗人像孩子一样围炉守岁,竟忘记了睡觉。诗心即童心,除夕是中国人必过的一种文化习俗,守了岁,生活才完整。
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年仲夏,诗人袁枚骑着小毛驴行走在江南道上,蝉儿一大早就“吱吱”地叫个不停,老诗人一边咀嚼着上好的茶丝,一边对书童说:“今天又是个大好的晴天,一路就听昆虫音乐家对大自然的绝唱吧。”到了晌午,太阳毒辣辣地晒着大地,湖泊水泽蒸腾着一层白烟,江南的夏天热得薄如蝉翼。袁枚吟诵道:“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书童说这是唐人虞世南的《蝉》诗啊,袁枚说:“嗯,蝉声远传,蝉品格的高贵不是秋风吹送的,听,这个夏天,蝉声不是很热烈么?”正在闲聊之际,高大的桑树林那边传来牧歌的声音,清幽而沁人心脾。
以上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古词,除了那一份隽永的意韵,其中的童心童趣亦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奚新亚 王泽生等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