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ocVIP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所致学校拒绝的流行现况,探讨影响儿童慢性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哈尔滨市市区初、高中学校各1所,附属乡镇中学1所(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所学校的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自拟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睡眠问题及相关症状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疲劳量表-14。结果 哈尔滨市中学生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检出率为14.6%,且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初中生和高中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要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心理压力,从而表现出更多的慢性疲劳的症状有关;同时,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不同性别中学生间其检出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慢性疲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可能与青春期的女生情绪较男生更不稳定有关。此结果与英国的研究[11]不一致,也可能与2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传统文化差异有一定的联系。 在符合CCFS诊断基准的193名学生中,有10名学生(5.2%)处于身心不调状态,需要适当在家休息而不能上学;还有96名学生(49.8%)虽然每天都能到学校,但常常感到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而经常需要休息。可能由于长期的就学压力、终日的疲劳积累及竞争等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冲突,已经引发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导致其在学校就学失败和社会活动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校、社会生活。调查结果还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中学生,说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改变,这可能是由于中学生长期注意力不集中、倦怠不适、精神紧张、记忆力受损等原因而出现成绩下降,导致情绪低落和焦虑,容易烦恼和激动,尤其显示出对自己不满意、缺乏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从本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脑力和躯体的双重疲劳,这与国内的有关研究结果[12]一致。同时也说明了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所导致的长期而严重的学校就学能力、躯体能力和社会功能的破坏。 由此可见,儿童慢性疲劳综合征足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过大,身体和心理容易出现疲劳的表现,如果未及时地加以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功能,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应该正确地理解学生出现的疲劳现象,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要防止发展成CCFS所致的学校拒绝。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教师及父母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让其了解父母和教师的关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特别是防止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PATEL MX, SMITH DG, CHALDER T, et al.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children: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Arch Dis Child, 2003,88:894-898. [2] A WORKING GROUP. CF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royal australasian college of psysicians. MJA ,2002,176(s):43-44. [3] MILK T, TOMODA A, JHODOI T, et al.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imPairment in childhood chrnonic fatigue syndrome manifesting as school phobia in Japan. Brain and Develop, 2004,26(2):442-447. [4] HAINES LC, SAIDI G, COOKE RWI. A Postal survey of severe fatigue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4. [5] 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CCFS)-不登校诊断基准. 厚生劳动科学研究经费-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班制定.日本:东京,2004:1-30.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