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某市1995-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研究
某市1995-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研究【摘要】 目的 分析某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EpiInfo 和Excel软件分析某市1995-2004年AFP监测病例。结果 1995-2004年该市共报告AFP病例223例,男、女比例为1.9∶1,无明显地区差异。<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48 h调查率为95.96%,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2.83%,7 d送样率为93.27%,合格随访率为90.13%。结论 该市1995-2004年连续13 a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要求。今后仍须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高水平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计划免疫率。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人群监测;流行病学研究;青少年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5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1-1024-02
脊髓灰质炎(脊灰)系由脊灰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群感染后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表现为亚临床型经过,1‰~10‰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或双侧性弛缓性麻痹。由于脊灰具有传染性强和难以与其他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相鉴别的特点,卫生部参照WHO提出的AFP监测报告率1/10万的标准,要求各省建立AFP病例专门报告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并于1993年6月以卫防计发(1993)第15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卫生防疫机构的职责。某市随着消灭脊灰各项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已连续13年未发现脊灰病毒引起的病例,AFP病例的监测成为消灭脊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为总结经验,发现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无脊灰成果,现将该市1995-2004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源于各县(市、区)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病毒分离结果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人口资料来源于某市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及病原学分离结果,由省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对每例AFP病例进行最终分类[2]。
1.3 统计方法 监测数据用EpiInfo 和Excel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1.1 地区分布 1995-2004年该市共报告AFP病例223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南部、阆中、营山、蓬安4县区,共占58.7%;其次是顺庆、高坪和西充;最少的是仪陇和嘉陵,共占12.1%。见表1。
2.1.2 年龄、性别分布 报告的AFP病例中, 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占57.40%,其中最小的3月龄,最大的14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1,与文献报道[3]一致。
2.1.3 季节分布 1995-2004年散发病例终年可见,以夏秋季发病较高,10月份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2.2 病例免疫史 报告的AFP病例中,服苗≥3次者138例,占病例总数的61.88%;服苗<3次者23例,占病例总数的10.31%;尚有2例未进行免疫;免疫史不详的60例,占病例总数的26.91%。
2.3 病原学监测结果 报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的有6例,阳性率为2.67%,其中Ⅱ型2例,Ⅲ型3例,Ⅱ+Ⅲ型1例;22例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9.87%。
2.4 病例最终分类 按病原学分类标准,223例病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无脊灰确认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排除病例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96例,占病例总数的43.05%;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45例,占20.18%;周期性麻痹19例,占8.52%;创伤性神经炎18例,占8.07%;其他(单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炎、偏瘫等)45例,占20.18%。
2.5 病例监测系统质量
2.5.1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该市自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系统检测的敏感性高,除1995年报告发病率、1997年合格粪便采集率和1998年7 d内送样(粪便)率未达到国家要求外,其余各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见表2。
3 讨论
AFP是一组症候群,在消灭脊灰活动中是指所有15岁以下儿童突然发生1个或多个肢体的弛缓性(非僵直性)麻痹。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为无脊灰地区,但由于目前与我国接壤的一些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脊灰野病毒传入我国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任务非常艰巨[4-5]。开展AFP监测是消灭脊灰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美洲区消灭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