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doc

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 目的 分析江苏省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中学生饮食行为,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州、徐州、南通、泰州的17所中学学生5 089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不良饮食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1周吃蔬菜在3次以下的比例为17.0%,吃汉堡/炸鸡腿等洋快餐的频率每周4次以上的中学生为12.4%,每天喝牛奶的学生在50%以下。对洋快餐的喜好与家庭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应进行青少年营养干预工作,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洋快餐。 【关键词】 饮食习惯;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52-02 饮食行为与许多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相关,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往往持续并影响终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政策和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将江苏省13个省辖市排序,随机抽取4个市(苏州、徐州、南通、泰州)的市区和郊区各1所中学,各市1个所辖县的1所县城中学和1~2所农村中学的17所学校。每所学校再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各1~2个班,班级中所有愿意参加调查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回问卷5 169份,获得12~18岁有效问卷5 089人,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 714名和2 375名。 1.2 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现场调查时教师回避,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在教室匿名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各种食物近7 d内的食用频率等。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Access软件进行录入,用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良饮食习惯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5 089名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饮食行为 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学校所在地、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是吃汉堡/炸鸡等洋快餐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不吃水果的习惯与性别、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有关;不吃蔬菜与家庭经济状况、年龄相关。见表3。 3 讨论 江苏省青少年喝饮料、吃薯片/薯条及吃洋快餐等不良饮食行为较为普遍,其中有12.4%的中学生在1周内吃过洋快餐4次及以上,与国内一些调查结果[1]比较,食用的频率较高。洋快餐与肥胖的关系已被许多横断面研究所证实,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也已证实洋快餐是肥胖、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3]。学校所在地为城市、男性、较低年龄组、家庭经济状况好、母亲文化程度高是青少年吃洋快餐频率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经济状况好、母亲文化程度高的青少年吃蔬菜、水果频率也高。高收入家庭、高学历母亲对孩子的饮食行为可能更为关注,蔬菜、水果的重要性已逐步被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母亲所认识,但洋快餐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说明在今后的营养教育中应加强洋快餐对健康危害的认识。 蔬菜水果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它在预防肥胖、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已被确认[3-4]。目前我国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中,对不吃蔬菜和水果关注较少。本研究显示,有相当比例(17%)的学生每周吃蔬菜水果在3次以下。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蔬菜水果每天的摄入应该在500 g以上[3]。 城市学生每天饮奶的比例尚可,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每天饮奶的比例达60%以上,但农村和家庭经济收入差的学生每天饮奶比例不高。因此,对于农村和家庭经济收入差的学生,应该加大营养教育力度和提供营养政策支持,提高牛奶消费量[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