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写生对山水画创作重要性
浅议写生对山水画创作重要性摘 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写生对于绘画创作永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山水画创作也是一样。本文主要探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写生在传统山水画中被称为“师造化”,历代大师无不努力实践着,历史上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非常的重视“师造化”,凡是师法自然的,在艺术上就有创造性。深入生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研究方式。
关键词:观察体验;师造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27-02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属于抒情的、写意的艺术,艺术的写实与写意并没有价值判断高低优劣之分。中国的山水画,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这种艺术在抒发主观感情的同时,没有完全离开具体物象世界的描绘,在视觉上能引发人们的与具体描绘对象有关的联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中国山水画的总体抒情的、写意的,这并不意味着山水创作可以抛弃现实,凭空想象,闭门造车。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山水画注重表现理想抒发情感,但理想和情感的源点还是现实生活。
一、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
走进大山是山水画家贴近生活的最佳途径。在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通过写生获得美好的形象、意境,了解掌握山石、树木、云水流泉等物象的生存状态、形体结构,来了解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还可以拓展视野,培养自己新鲜、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南朝宗炳在其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中就说:“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就是说画家要想表现山水之美,就应该深入自然生活中,观察真山真水的形象。写生可以帮助画家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构造与绘画理法。客观世界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画家陶冶于自然万物的生命之中,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和新的创造,就有机会参悟自然变化的规律,从而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体悟人生境界,完善山水画的创作。生活是写生的源泉,写生就是“采集花粉以酿蜜”的过程,艺术家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认识、体察和升华,将客观物象变为艺术。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王维曾在京都千负寺壁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说明王维首先有对自然美的充分感受,而后创作出具有艺术美的山水画。
在写生中,对自然的观察能力与艺术语言的组织被客观的联系在了一起。在自然中,观察其生长结构,在脑子里进行艺术加工,借助国画的笔墨技巧概括出来。古人提倡要“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到实际生活中去体察实践,师法自然。大自然的锦绣山河为山水画家提供了极好的创作条件。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只有热爱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够创造出荡人心脾、令人神往的山水画佳作。宋代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他说:“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日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强调画家要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只有直接的观照,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并且要求画家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观照,,才能对自然美有无穷的发现,才能把握无限生动和丰富的审美自然。
二、写生是山水画创新的基础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想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就会消亡。创新为艺术注入了新鲜活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指对时物有新的审美发现,包括了为表现这一创新的审美理想所使用的新的技法。
国画大师黄宾虹说:“学画者宜重视者有三: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他讲的这段话,把中国画的学习、创作与写生的关系分析的很透,没有笔墨基础就无法体会传统,不深入传统就谈不到创新,山水画的创新就来自于掌握了传统方法基础上的写生。米芾在《画史》中评论范宽:“范宽学习前人,尤其是学李成,虽得精妙尚出其下,终不能胜过前人。即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终南太华岩畏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纩也,故天下皆称:(范)宽善山水传神,宜其与关(仝)李(成)并驰方驾也”。范宽深入终南山、太华山把对自然的感受转化为笔墨程式,运用这种形式语言来塑造山石形体,表现出黄土垂直肌理与山峦浑厚大度的团块势态。这种表现山石肌理的“雨点皴 ”是范宽山水画的独创,正是范宽长期对自然观察的经验总结。他师自然不但身体力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亲身体验生活,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