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玩指南 (瓷器部分)[民国]赵汝珍撰
○瓷器述要
瓷之美恶系于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等之不同。
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
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薄之器,属之。缸胎,亦名瓦胎,谓胎
质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属之。石胎,非真石也,质凝重而坚,略似大理石琢成
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铁胎,非真铁也,磁质近黑,有如铁色,其胎之厚薄
轻重亦不一致也。
浆胎质轻而松;缸胎质重而坚;瓷胎音清而脆,胎之沙底者,设其底露胎不涂釉也。
沙底,贵白,贵细,以细沙底为上。缸胎,大半缸底色贵亮,声贵响。年久之缸胎,多有
铜音。故鉴别家,往往叩其声而知是物历年之久暂也。
此外,尚有所谓脱胎者,其胎之薄,类卵壳,故又谓卵幂,如釉制而脱胎去者。然其
薄者,能映见乎指之螺纹。此制始于明代永乐,亦以永乐所制为最精,宣德所制,亦可媲
美永乐。清代康雍所制,虽亦极薄,然只能映见花与字耳。
浆胎必轻;缸胎必重,此恒例也。若缸胎而轻且薄者,则宋代之贵品矣。瓷胎而极
轻、极重变为贵品也。
制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以皿入缸,荡匀其汁,蘸釉者其釉厚,故均哥诸窑,往
往有若堆,所蘸不止一次也;一曰吹釉,截竹为筒,嘘气匀之,吹釉者,其釉薄,故瓷中
有玻璃釉等名目,而薄者,甚至有卵膜也。
凡罩釉一次者,谓之一道釉;其青、黄、红、黑之一者,谓之纯色釉;若白色者,则
谓之本色釉;古瓷釉厚者,有如堆脂,谓之密淋釉。其挂釉至底之处,往往垂若蜡泪,任
其渗出,谓之鼻涕釉;又有釉不到底;露出胎骨者,露出部分太多者,曰露胎,少者则曰
缩釉,釉内现粗纹,垂而直下者,视之若有起伏而扪之,甚乎者谓之泪痕,若屈曲蟠折
者;谓之蚯蚓走泥印;若釉中现蓝斑者,大者谓之霞片,小者谓之星点,若扪之不平,有
如结痂之初落,谓之疙疸釉,又有釉汁中含最细之黑点,稍凹下者谓之麻癞。
明之祭红釉汁较厚,成一种木纹,有若尖峰重起,又似迭浪,望之蔚然而深,名鸡翅
木纹。又有一种祭红釉,中露白本色之釉,微微凸起,有若鱼蝶等形,名曰露骨。更若涂
以抹红之釉,而虚其中若为空白也者,颇似乎阴文之花纹,名曰盍雪鸡翅露骨,盍雪皆釉
质之奇者也。
釉汁中凹而缩者,曰棕眼,亦曰发眼;浅大而滋润者,曰橘眼;隐含黑点而不凹下
者,曰犀尘;点形较大而微发老米色者,曰褐斑;白中黑者,曰尘星;有小沫凝如水泡
者,曰泡沫;星不起泡沫而含水晕者,曰水浪;尘星之晕成黄色者,曰鹧斑,又曰兔毫。
釉之最贵者为宝石釉。宝石釉含有红、绿、蓝、紫各色之不同。世俗只以红色为宝石
釉,岂知绿、蓝、紫各色亦皆有之。
宝石釉之品莫贵于亮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博物
要览》所谓鲜红宝石者是也。亮釉,又名玻璃釉,乃薄釉也。宝石釉,亦有釉厚者,比之
薄釉,其价值则稍逊。
釉汁翠也,紫斑细碎若鱼子,或若鸡翅木之纹理者,谓之均釉。
紫黑之釉满现星点,其光莹亮如铁者,谓之铁锈;花星点痕稍长,其光闪烁不定者,
谓之蝗股纹,又谓之蚱蜢腿,又谓之蜻蜓翅,皆形容其所似也。凡紫黑之釉,苟元是等纹
者,则不足观矣。
混合五色之釉,其纹缭绕纷纶有如五色之玛瑙,又似海滨纹蛤之壳,名曰混釉,又名
云釉,谓其如云蒸霞蔚也,施之于小瓶类为多。
乾隆有专仿木制各器,远视俨然如木,而实为瓷者,名曰仿木釉;有仿漆器者,名曰
仿漆釉;有仿景泰蓝者,曰仿景泰釉。此外,更有玳瑁釉、石釉、花釉等。骤视绝不类
瓷,细辨始知皆釉质变化神奇之至也。
瓷釉有纹者,谓之开片,有大开片、小开片之别。大开片之稀疏者,曰牛毛纹、曰柳
叶纹、曰蟹爪纹。小开片之细碎者,曰鱼子纹,皆以其所似之也。
开片,有自然与人为两种。自然开片系历年久而渐渐内裂成为片纹者;人为者,系配
合药料烧成之者,肇始于宋之哥窑,其后递仿之。
开片仿哥之粗糙者,谓之冰纹;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谓之格瓷。
器小而开大片,或器大而开小片者,皆足贵也。晚清以来,则不贵哥窑之开片,而贵
郎窑之开片。大抵开片瓷器,概以扪之无痕者乃为可贵也。
辨器之底而察新旧,此瓷学家所必要也。宋元诸器,底际率多露胎。明器有款者,底
必挂釉,而无款露胎者,亦不鲜康雍仿明制之如也。若露胎,而有印字款者,昔时所轻,
今之所罕也。底际款有釉,而外无釉者,明代及康熙亦间有之。若有釉无款者,则当细辨
釉质之新旧矣,色微黄者曰米汤;底色稍黄而似烙痕者,曰炒米底;色微近豆青者,曰苹
果;底自款字兴,而底露胎之器日渐少矣。
古瓷之底,每有钉痕者,盖古人思想较拙,以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