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水记-唐-张又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煎茶水记 唐 张又新 提要   《煎茶水记》一卷,唐张又新撰。又新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司门员外郎鷟之曾孙, 工部侍郎荐之子也。元和九年进士第一。(案:本传但称元和中及进士高第,知为九年者 据此书中所述,知为第一者,据元人所编《氏族大全》称其状元及第也。)历官右补阙。 党附李逢吉,为入关十六子之一。逢吉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又新为行军司马,坐田伾 事,贬江州刺史。(案:新、旧唐书皆云汀州刺史,而书中自称刺九江,则为江州无疑以 二字形近而讹也。《书录解题》作涪州,则更误矣。)后又夤缘李训,迁刑部郎中,为申 州刺史。训死,复坐贬,终於左司郎中。事迹具《新唐书·本传》。其书前列刑部侍郎刘 伯刍所品七水,次列陆羽所品二十水。云元和九年初成名时,在荐福寺得於楚僧,本题曰 《煮茶记》,乃代宗时湖州刺史李季卿得於陆羽口授。后有叶清臣《述煮茶泉品》一篇, 欧阳修《大明水记》一篇,《浮槎山水记》一篇。考《书录解题》载此书,已称《大明水 记》载卷末,则宋人所附入也。清臣所记,称又新此书为《水经》。案《太平广记》三百 九十九卷引此书,亦称《水经》。或初名《水经》,后来改题,以别郦道元所志欤?修所 记极诋又新之妄,谓与陆羽所说皆不合。今以《茶经》校之,信然。又《唐书》羽本传 称,李季卿宣慰江南,有荐羽者,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 茶论。则羽与季卿大相龃龉,又安有口授《水经》之理?殆以羽号善茶,当代所重,故又 新托名欤。然陆游《入蜀记》曰,史志道饷谷帘水数器,真绝品也。甘腴清冷,具备诸 美。前辈或斥水品以为不可信,水品固不必尽当。至谷帘泉,卓然非惠山所及,则亦不可 诬也。是游亦有取於是书矣。   煎茶水记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 者,凡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松江水第六;   淮水最下第七。   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 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 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 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以是知客之说诚哉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 人,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之者。   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玄鉴室,会 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 》,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之赴 郡。至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日 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 至,陆以勺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棹舟深入,见 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勺扬之曰:“自此南零 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惧其鲜,挹岸水增之。处 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经历 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   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   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   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   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   扬子江南零水第七;   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   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   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   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   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   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   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   吴松江水第十六;   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   郴州圆泉水第十八;   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   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此二十水,余尝试之,非系茶之精粗,过此不之知也。夫茶烹于所产处,无不佳也, 盖水土之宜。离其处,水功其半,然善烹洁器,全其功也。李置诸笥焉,遇有言茶者,即 示之。又新刺九江,有客李滂、门生刘鲁封,言尝见说茶,余醒然思往岁僧室获是书,因 尽箧,书在焉。古人云:“泻水置瓶中,焉能辨淄渑。”此言必不可判也,力古以为信 然,盖不疑矣。岂知天下之理,未可言至。古人研精,固有未尽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