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下)
(二)联合抑菌试验 1.单药纸片搭桥法—定性试验 两种含药纸片贴于含菌琼脂表面,药物联合对被检菌作用可出现不同的图形。根据图形解释结果。 两种药物间距:3~4mm 单药纸片搭桥法 2.棋盘稀释法—定量试验 (1)原理 将甲乙两药的各种稀释度加以组合,组成联合药敏管。同时两种药物每一稀释度都有一只加单一药物的单独药敏管。根据单一药物对被检菌的MIC和联合药敏管中的抑菌情况,可精确测定两药在适当浓度比例下所产生的相互作用。 (2)试验步骤 1)确定单药的MIC 2)确定联合药敏的药物稀释度 每一稀释度浓度为联合药敏管内所需单药终浓度的2倍 用MH液体培养基将甲乙两药稀释6~8个稀释度 3)棋盘状排列无菌试管 排列6排无菌试管,每排6支 4)加甲、乙两药(分别从横、竖排加入) 每管各1ml,横排和纵排的第一管为无药 对照,第一排为单药对照管 5)加待测菌液 各管加入被检菌液0.01ml 菌液终浓度:105CFU/ml 结果判读 FIC: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甲药联合时MIC 乙药联合时MIC FIC= + 甲药单独时MIC 乙药单独时MIC FIC 0.5 协同作用 0.5~1.0 相加作用 1~2 无关作用 2 拮抗作用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分类 (1)人为分类法:以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为依据 (2)系统分类法:以细菌大分子物质结构的同源程度分类 2.命名 3.鉴定 二、分类等级 细菌的分类层次 界、门、纲、目、科、属、种 1. 种(species)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 2. 菌属: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genus) 3. 亚种和型: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 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差 异,差异较明显的称亚种(subspecies, subsp.),差异小的则为型(type)。 血清型:依据抗原结构的差异 噬菌体型:噬菌体的敏感性 生物型:生化反应和生物学性状 4. 菌株:对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 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strain)。 标准菌株(standard strain)或模式菌株(type strain):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一、生物学特性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数值分类法 二、遗传学分类法-系统分类法 DNA 碱基比例的测定 DNA 碱基比例指DNA分子中G、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反映细菌间DNA分子同源程度 核酸分子杂交法 rRNA寡核苷酸分析 第三十五章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 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antibiotic agents): 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特异病原微生物的产物。抗生素分子量小,低浓度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抗菌药物的种类 一、β-内酰胺类(β-lactam) 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β-内酰胺抗生素分子侧链的组成形式多样,形成了抗菌谱不同、临床药理学特性各异的多种不同β-内酰胺抗生素。 青霉素的母核 作用机制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肽聚糖 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阻止肽聚糖链的交叉连 接,干扰细胞壁合成。 繁殖期杀菌药 肽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细胞浆内: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 细胞膜上:合成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五肽-磷脂 细胞膜外:完成肽聚糖的交叉连接 肽聚糖合成过程中需要的酶(PBP) 转糖基酶:催化β-1,4糖苷键形成 转肽酶:使N-乙酰胞壁酸-五肽脱去末端的D-丙氨酸,与另一条肽链的肽桥(五肽交联桥)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羧肽酶:催化五肽末端D-丙氨酸水解 内肽酶:催化水解已合成肽聚糖上的肽键 细菌生存必需的是转肽酶和转糖基酶 二、氨基糖苷类 1.种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等 2.作用机制 选择性地与核糖体30S小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静止期杀菌药 三、喹诺酮类 1.种类 吡哌酸、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美沙星、诺氟沙星等 2.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的DNA旋转酶,干扰DNA合成 四、大环内酯类 1.种类 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