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青谈退热法及临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仲青谈退热法及临床应用

王仲青谈退热法及临床应用关键词:退热法;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8-1568-02 已故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仲青先生擅长治疗发热性疾病。笔者年青时曾聆听其教诲,为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经验,兹将其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方法及医案整理于下。 发热是疾病中常见的主症之一。《索问》中的《热论》、《刺热论》、《评论热》;《灵枢》中的《寒热》、《热病论》等篇,都是论发热为主的专篇,《伤寒论》系论述外感发热病的专著,《金匮要略(疒卑)虚劳篇》有内伤热病之证。故后世又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清代温病学说的完善,使外感发热疾病的辨证论治向着更切合临床实际的方向发展。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发热症采用了各种类型的退热方法,至今用之临床,屡验不爽。今就多年的临床体会,现将中医的发汗退热法、轻和解退热法、养阴退热法、调和营卫退热法、清宣解退热法,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和点滴经验,以期共同切磋。 1 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外感发热,在临床上比较常用,是中医治疗八法中的“汗法”,亦称“解表”或“发表”。肌表是人身之外围,六淫伤人,一般都出现表证。此时邪气轻浅,故使用解表或发汗的方法使邪气仍由肌表而出。《内经》曰:“因其轻而扬之”,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明确提出了客邪在表的治疗原则,如治不得法,邪不得外解,必传变人里,以致变证,坏证蜂起,酿成大患,所以《素问“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由此可见,汗法列为八法之首是有其深刻意义的。 临床上解表法常常分为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两种,但根据不同患者的阴阳气血虚实之异,尚须灵活变通,如滋阴解表、助阳解表、益气解表、养血解表等等,才能知常达变,病中肯綮。笔者体会应用解表剂须掌握一个原则,凡是由外感引起的发热,即使热势高张,仍然怕见风寒,不欲揭去衣被的,应以发汗为务,不可见热清热,过用寒凉,冰伏邪气,不能透气,应遵循《内经》“体或燔炭,汗出而散”的原则治之。 案1 李某,男,30岁,1987年4月20日就诊。患者因偶感风寒,继之发冷,经西医注射安痛定、葡萄糖,口服四环素、扑热息痛等治疗,至下午恶寒加重,盖棉被3层仍发抖觉冷,切脉:六部皆洪大紧数,以手拭额,热势如焚,体温高达41.6℃,鼻中出气灼热,舌红苔薄白,无汗,伴有头晕呕恶。证属外寒束表,治宜发汗解表,令其邪自汗出而身热自退,拟九味羌活汤加减服之。药用:羌活9g,防风4.5g,细辛2.4g,豆豉4.5g,川芎6g,葛根12g,陈皮4.5g,厚朴6g,半夏6g,生姜2片,竹茹3g。服1剂后,高热渐退,脉象平和。 按 九味羌活汤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为外感风寒湿邪兼里有蕴热雨设。本病由外寒束表无汗发热,胃气不和上逆呕恶所致,故用羌、防、细、豉解表发汗,头痛用川芎配葛根助以上药增强取汗之力,伍以陈、朴、半、姜、茹和胃止呕,因里热不甚,故去芩;阴液未伤去生地,湿不甚去苍术。 上述病例,王师为什么没有用麻黄汤之类呢?因天水地区地处陇南,雨水充足,气候湿润温和,又因英病在春末夏初之时,时令转暖,使用麻黄汤之属已不合拍,所以用九味羌活汤佐以和胃之品。 案2 王某,男,75岁。患者于1982年冬初,初受风寒而发冷发热,周身酸痛约有10日,曾服西药四环素、去痛片,静脉滴注红霉素、维生素C等,病未解,又服数剂中药亦无效,遂托人邀王师诊治。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吐痰,呈黏沫状,咳而不爽,纳呆、时有恶心,肢体关节疼痛,精神萎糜,心烦,神志恍惚,似有汗而汗不出,发热持续在38~39℃,恶寒过后颜面潮红而有郁热之象。脉浮而缓,舌淡苔白。属表寒外束,里热怫郁,以小汗法解其表,投麻桂各半汤加味与之,药用:麻黄3g,杏仁6g,桂枝4.5g,白芍4.5g,陈皮4.5g,半夏6g,生石膏12g,生草4.5g,生姜3片,大枣3枚,1剂。 二诊:服后,入夜时发热恶寒加剧,烦乱不安,口渴欲饮,须臾汗出(执水)(执水),稍安而入睡,次日身轻体爽,诸症若失,乃拟小柴胡汤加玉竹、白芍以善其后。 按 本病例是一年老体弱之人,外感寒邪日久不愈,太阳邪郁证仍在,因抗病力弱,遂致不能驱邪外出,恶寒后又见面红,以其不得小汗出,阳气怫郁在表,不能发泄。若专用麻黄汤,恐其过猛;只用桂枝汤,又虞其不及,故两方合用,减轻其量,各取其半,令其微汗出而邪外解,另加陈皮、半夏和胃化痰,石膏清解怫郁之热,诸药合用,恰到好处。 以上两例患者,一老一少,都是使用汗法治愈的急性发热,为何只用1剂,因汗为心液,汗出过多,耗伤正气,邪反不出,且有伤津亡阳之虞,所以汗法当以中病即止。 2 和解退热法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