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126例临床研究.docVIP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126例临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126例临床研究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126例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26例,采用切开引流的手术方法,部分患者同时采用挂浮线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126例Ⅰ期治愈122例,治愈率96.83%。4例复发,经二次手术均治愈,治愈率达到100%。随访6个月~3年,仅1例有少许分泌物外溢,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挂浮线方法疗效可靠。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分布多而走行复杂,内口或外口缺如或不易辨认,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1]。由于病变部位深,临床不易早期发现,而形成长期慢性疾病,所以手术操作难度大,如处理不慎,常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肛门狭窄、肛门畸形、完全或不完全性失禁、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有时需作二期,或三期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手术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完全切开,彻底清除,自基底向上愈合。2007年2月~2010年1月我科对收治的12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2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均符合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单纯高位肛瘘、特异性感染所致肛瘘、有严重全身性合并症病者及疤痕体质病例。其中男104例,女22例;年龄19~73岁,平均35.4岁。病程1~17年,平均3.2年。其中全马蹄型肛痿25例,半马蹄型肛瘘32例,合并急性感染11例。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晚口服缓泻剂,术前清洁灌肠,腰麻或低位硬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显效后去胸膝位,充分扩肛,用1:1000新洁尔灭消毒肛管及直肠下段黏膜,生理盐水、甲硝唑液冲洗直肠下段,结合肛门指检、圆头探针检查、双叶肛窥镜、美兰试验及挤压试验等,确定主瘘管的走向、内口的位置,主管与支管的关系以及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探针从外口插入瘘管,手指伸入肛门轻柔寻找内口并从内口穿出,沿外口做椭圆形切口,牵拉此处剥离切除全部瘘管、支管,分离时保留肛门括约肌,如支管较长或弯曲者在主管与支管之间截断支管,先后剥离主管及支管;剥至内口处时连同内口及周围瘫痕组织一并切除。对全马蹄型或半马蹄型肛瘘,在完整切除肌间瘘管困难时,可附加分段对口引流,引流口挂以橡皮引流线;对高位肌肉部分位则采用挂线法:将探针尾端球部缚扎一橡皮筋,探针另一端从外口进入并从内口引出橡皮筋,用止血钳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线扎紧橡皮筋,再以双重结扎固定,剪去多余的橡皮筋,同时做好内口的处理,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棉球消毒,以旷置创口通畅引流为前提逐层或全层用3-0的可吸收线于肛管直肠环下的创面行部分间断缝合。但如原外口不在脓肿的最低位,还应在脓肿的最低位另外开窗引流,以利排脓通畅。 对齐皮瓣,用油纱条覆盖在挂线的创口处,缝合伤口处用碘伏纱条覆盖,无菌敷料外敷,胶布固定。 1.3 术后处理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困难者适当给予缓泻剂;创面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2%过氧化氢溶液、甲硝唑液依次冲洗后,予生肌膏油纱作引流;并用化腐散、生肌散换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术后酌情应用抗生素3 d~7 d。 2结果 本组126例Ⅰ期治愈122例,治愈率96.83%。4例复发,经二次手术均治愈,治愈率达到100%。平均住院时间(19.6±1.7) d。随访6个月~3年,仅1例有少许分泌物外溢,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及狭窄等并发症。 3讨论 3.1 内口的处理肛瘘有原发性内口、瘘管、支管和继发性外口。内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窦内及其附近,后正中线的两侧多见,但也可在直肠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切除内口则去除肠内污物进入瘘管的必经孔道,杜绝肠内感染源继续污染的机会[2],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内口的清除与否和治疗成败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如内口不切除,肛瘘不易治愈,愈后也易复发。 3.2 瘘管管腔及顶端充分引流高位复杂性肛瘘瘘管管腔的探查,尤其是支管的探查较为困难,清除主支管道的盲腔是手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部分高位肛瘘,由于位置较深,管腔变窄,其主管顶端盲腔隐蔽,术中未能发现,往往在愈合后期又有分泌物排出,所以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对侧有否支管存在。手术中处理瘘管管腔及顶端的实质是如何获得合理外科创面,消除死腔,去除腐败组织,使引流更为通畅,以利愈合。 3.3 正确处理瘘管与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关系[3] 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管腔延展范围较大,牵涉的肌肉数量较多,有时难以处理。由于肛管外括约肌在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