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陈远彬2.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肠炎-陈远彬2

小儿肠炎 二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七年制 陈远彬 目的与要求: 概述 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定义: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 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泄—大便溏薄而势缓 泻—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 发病情况 古人对泄泻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胜则濡泄”。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吐泻论》:“小儿吐泻者,皆由脾胃弱,乳哺不调,风寒暑湿,邪干于正所致也。” 《景岳全书·泄泻》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致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致合污下降而泄利作矣”。 病因 病因分析 感受外邪 饮食内伤 病因分析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病机 病机总结 中医诊断要点 病证鉴别 泄泻与痢疾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 治疗原则 辨证论治-“湿热泻” 辨证论治-“伤食泻” 辨证论治-“风寒泻” 辨证论治-“脾虚泻” 辨证论治-“脾肾阳虚泻” 提问环节 WHO腹泻中心提出90%的腹泻病人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国内学者从临床观察研究认为,我国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约占70%,而目前现状是:临床腹泻病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84%。 问题1:你认为这种现象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 由和拟解决的办法 问题2:你认为中医治疗腹泻病的优势和劣势体 现在哪几方面?应如何才能较好地发挥 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之其它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小儿推拿又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科临床应用中颇为广泛,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效果尤佳。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需要较多,但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而在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上施推拿手法能增强小儿消化系统功能。 小儿推拿疗法-举例 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掌根方向直推300次左右; 补大肠:由食指尖直推向虎口200次左右;按揉足三里,用拇指在足三里穴位按揉100次左右; 捏脊:从龟尾穴开始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处捏脊1遍,每捻动3次向上提1次,即“捏三提一法”。腹胀者加揉中脘、天枢各100次左右;腹痛者加拿肚角3~ 5次。操作次序:先上肢,次胸腹,次腰背,再下肢。手法要领: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病案分析-刘弼臣医案 患者某,女,5岁。 初诊日期:1996年7月18日。患儿主因腹泻半月余,曾服用妈咪爱、思密达等药治疗,效果不显,后又服用数剂清利湿热的芩连之剂,大便次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 日行五六次。 刻下症见:大便为稀水样,无臭秽,不思饮食。查体:面色萎黄,肛门无红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 问题:1、诊断? 2、辨证论治? 医案分析 中医诊断:泄泻 (脾胃虚弱) 治疗宜以健脾止泻,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 处方如下: 太子参10g,炒白术1Og, 白芍1Og,炙甘草3g, 广木香3g,藿香1Og,葛根1Og,茯苓1Og,焦三仙各1O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 日行三四次,纳食略增,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效不更方,上方加鸡内金1Og,7剂。药后诸症痊愈。 医案分析 刘弼臣按: 此例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故泄泻日久不愈,复因服用苦寒清热的芩连之剂,更伤脾胃阳气,脾虚失健,不能运化水湿,故而出现泄泻,大便无臭秽,面色萎黄,肛门无红肿,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等一派脾胃虚弱之象。 治疗常常选用钱乙之七味白术散加减。方中四君健脾助运;木香、藿香、葛根三味药芳香醒脾,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诸药合用,配伍精当,临证若辨证准确,每每收功。 Company name LOGO 1. 了解小儿肠炎的临床发病情况 2. 熟悉小儿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3. 熟悉小儿肠炎的推拿疗法 4. 掌握小儿肠炎诊断、辩证论治要点 大便次数增多 稀便、蛋花样便或水样便 两大特征 发病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1 发病季节:四季皆可,夏秋居多 2 预后:一般较好,防止变证 3 小儿泄泻 导致 外感六淫 内伤饮食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风寒袭表,客于胃肠,气机受阻,运化失常 暑热之邪,易耗津气,热迫大肠,以致暴泻 暑多夹湿,湿胜则濡泄,湿热相合,导致泄泻 乳食不当,如母乳原因、喂养过饱或过饥 饮食不洁,误食变质的食物等,伤及脾胃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生冷之品 先天不足,如早产儿,脾胃功能虚弱 后天失调,如寒凉药物攻伐伤脾,病后调护失宜 禀赋不足,久病久泻,脾阳受损,继及肾阳 肾阳火衰,无力温化脾阳,阴寒内盛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当,起居失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