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PDF
近代农村地区钱庄业的起源和兴衰
) ) ) 近代农村钱庄业探索之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836)
: ,
, ,
, ,
, , , , 1921) 1931
20 30 , , ,
, ,
:
农村钱庄在近代农村旧式金融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同城市钱庄和城市金融业紧密相连, 是全国
钱庄业的有机成分 学人关于近代钱庄业的研究, 集中于城市钱庄, 且仅限少数口岸城市钱庄, 广大
农村地区钱庄业的研究, 尚是一片空白
钱庄业的发展和兴衰, 农村和城市之间有一个/ 时间差0 19 世纪下半叶, 当城市尤其是通商口
岸的钱庄业蓬勃发展时, 在农村大部分地区尚无钱庄; 20 世纪初, 当城市钱庄业被银行排挤、取代, 开
始走向衰落时, 农村钱庄却在排挤、取代典当业, 正处于发展高峰, 在某些地区甚至一度与银行分庭抗
礼 进入30 年代, 东北沦陷, 华北被蚕食, 银行不断向农村扩散, 币制改革全面推行, 农村钱庄也同城
市钱庄一样, 急剧衰落, 不少地区完全消失
近代农村地区的钱庄资料稀少, 又十分分散、零碎, 进行系统研究有相当难度, 惟近年大量编纂出
版的地方志, 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珍贵资料 这里主要利用这些方志资料, 对近代农村钱庄业的起源
和兴衰, 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一、货币兑换和农村钱庄的起源
农村钱庄同城市钱庄一样, 最初也是源于货币兑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是市场的血液 明清时期,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 随着列强的入侵和进出
口贸易的扩大, 农村商品经济和商业流通加速发展, 但中国古老和紊乱的货币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经济
发展的需要, 以致市场血液流通不畅, 严重制约商品流通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
清代货币制度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 银、铜两种金属以其本身的价值作为货币同时流
通, 但银两、银元和制钱、铜元的铸造以及名称、重量、成色、质量、规格极不统一 据民国初年的统计,
¹
全国各地通用的宝银名称、成色和重量达100 多种, 最多的如山东, 就有16 种, 直隶有10 种 实体
º
银两之外, 又有/ 虚拟银两0 , 名目亦多 各地银两的复杂和混乱, 给交易、汇兑、资金解运和日常生
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麻烦 有人统计, 从江苏拨解一笔税款到甘肃作协饷, 竟然要经过9 次兑
¹ 转见魏建猷5 中国近代货币史6 第二章插页, 群联出版社1955 年版
º / 纹银0 是最早的虚拟银两 上海的/ 八九规元0 , 营口的/ 炉银0 , 汉口的/ 洋例银0 , 天津的/ 行化银0 等, 也都是虚拟银两
# 3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 年第2 期
¹
换 相对于称量货币银两而言, 作为单元货币的制钱, 由官府铸造, 以个计值, 相对简明便利 不过
实际流通价值仍因其本身重量和成色而异, 但问题是各种制钱的重量和成色并不一致, 封建政权甚至
蓄意减低其重量和成色以谋利, 从而加剧了制钱价值的差异和混乱 同时, 各地制钱的计数规矩及习
惯繁多 所谓/ 千文0 , 实际并非一千, 而是几百, 两者之间有一个差额, 其大小不仅地区之间不同, 即
º
使同一地区也多种多样, 繁复至极 愈到后来, 货币种类和流通习惯愈益复杂 到清末民初, 货币
种类除了银两、制钱, 又有银元、毫洋和铜元, 以及各种纸币和兑换券 货币种类和名目愈复杂, 市场
交易、人们经济往来所遇到的限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