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蝉 苏教版

   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咏物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唐人咏蝉诗除本篇外,李商隐的《咏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也很著名,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用触须吮吸清露,有何象征意义 【緌】帽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帽带。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品格高洁,诗中说到蝉用触须饮清露,就是暗示着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这里用的是比兴的手法。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有何深层含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这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_____与_____,实际上是运用_____手法,暗示自己的_____身份和的_____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_______________ 。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 * * 蝉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文学家。   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人称“虞永兴”。这首诗可能是他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题解 三、四句借蝉咏怀   品格高洁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形状 习性 比兴 清廉 人的品格高洁 显要 这位诗人(杜甫)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们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诗的大意: 一只孤雁不吃也不喝,飞着叫着想念它的伙伴。有谁能怜悯这一片孤影,远离亲朋已经路千里云万重呢? 望尽天涯,雁群似乎在眼前,阵阵哀鸣声好像就在不远处。乌鸦是没有这种孤独的心情的,鸣叫的声音也乱乱纷纷。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4、“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描绘了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既然是在写孤雁,为什么全诗最后两句会出现野鸦呢? 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1、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本诗的“诗眼”是 ( )。 2、这是一首( ) 诗,诗人以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思慕和迫切追寻同伴的心情,以及离乱漂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人的痛苦心情。诗中“( )最能表达这种感情。 3、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课堂练习 咏物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1)孤雁“不饮、不啄”,途中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可见它执著的精神,诗中的孤雁象征离乱漂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孤” (2)野鸦“无意绪”象征一群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作者: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七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鄠(Hù)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他曾修改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为“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又与许棠、任涛、张蠙(bīn)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达往返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