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写作与词语修改》导学案-苏教版.docVIP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写作与词语修改》导学案-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写作与词语修改》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写作与词语修改》导学案 苏教版 一、目标导学 1.增强恰当运用语言的意识。 2.提高自主修改语言和自主选择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自主预习:见仁见智说“下雨”。 【生活体验】 乌云滚滚,黑墨满天,电光闪闪,雷声轰鸣。霎时,有一些点状的液体从天而降,你跑进教室,第一句话会说: _____ 。(下雨了) 下雨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经验,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直接明了的说法当然是“下雨了”。可是,我们也会听到一些有意思的说法,在我们的家乡,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叫“老天哭了”。你觉得这种说法有什么好处? 【文学积累】 在写作中,对“下雨”的表现就更不会只有“下”这么简单了。请大家回顾一下你在文学作品中领略的千姿百态的雨。 (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春》(朱自清):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荷叶 母亲》(冰心):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5)《骆驼祥子》(老舍):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个性解读】选出你倾心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互动探究:咬文嚼字话“推敲”。 【写作趣话】 “推敲”的由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一家之言】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朱光潜《咬文嚼字》) 【个性感悟】 你认为选择词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结合上面的故事和事例说说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一般的原则:如注意词语的准确性、词语的表现力、词语的语言环境、文本的语言风格等。) 四、课堂练习:如琢如磨炼文字。 【名家示例】原文: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运往北京便请进温室去,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改文: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便请进温室去,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揭秘:原稿是在福建厦门写的,因此以福建为立足点,说“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福建野生着的芦荟,运往北京”;该稿修改后,发表于北京出版的《莽原》半月刊,因此以北京为立足点。说“北京的白菜运在往浙江”,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这说明,词语要表达得明晰、准确,得考虑表达者的立足点。 【出谋划策】下面是某位同学随笔写作中的一段,请你和他共同探讨词语的运用,修改并交流。 我顺着这个让人心颤的声音一路寻找,最终在那棵大树下找到了这个可怜的小东西-----一只小麻雀。它应该刚出生不久,肉色可见,绒毛尚浅,淡淡地帖在娇小的身躯上。它抬着小脑袋,眼神中布满了绝望。 哦,这还是一只不会飞的幼雀,它依偎在大树下,两只翅膀不断抖动着,时不时地抬头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