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VIP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陋室铭 一、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陋室( ) 德馨( ) 苔痕( ) 调素琴(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诸葛庐(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 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 ⑷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孔子云:“何陋之有?” 4.文学常识填空。 《陋室铭》作者___ _ _,___ 代文学家,哲学家。铭是一种文体,铭文一般不长,多数_____ 而且_____ 。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附参考答案: 1.lòu xīn tái tiáo rú dú shǔ zhū 2.⑴名:著名,出名。⑵斯:这。⑶上:动词,长上。⑷调:弹,调弄。⑸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演奏的音乐。 3.⑴这是简陋的居室,由于我的思想情操而格外美好。⑵这里往来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一般的平民百姓。⑶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刘禹锡 唐 句式整齐 押韵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5.环境 交往 情趣 二、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山水 比兴引陋室——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2.语言特色: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陋室铭》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全文字数不足100,却显得意蕴幽远,诗情盎然, 读之令人玩味难以释卷。文章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加之文章一韵到底,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3.把握重点: 全文分四层意思:第一层:陋室不陋,唯吾德馨。 第二层:陋室不陋,唯吾情调高雅。 第三层:陋室更显英雄本色,英雄所见略同。“ 第四层:君子之居,何陋之有? 4.攻克难点: 本文写法——托物言志。刘禹锡借《陋室铭》言己志。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借以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5.质询疑点: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 3、题解: ?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 淤泥? 濯 ?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 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